大厦门时代,也是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代。自2013年正式开建以来,厦门轨道1号线已然成为全市交通建设的核心焦点,如今更是全面进入了实质性建设的阶段。日前,覆盖岛内外各片区的全市轨道网络布局规划也逐渐成型,“地铁生活”越来越近。
▲厦门地铁交通规划图
10条轨道全长403km
东部翔安网络密集
7月12日,在厦门轨道物业发展高峰会暨全国地产大数据发布会上,厦门市规划院院长兼总规划师邓伟骥详细解读了厦门地铁轨道线路的规划布局。据介绍,全市长远规划有10条线路,包括8条普线、2条快线,总规模403km,车站188座。
近期目标包括1、2、3、4以及6号线一期,计划于2020年之前完工。其中,1、2、3、6号线为普线,4号线为快线,1、2、3号线构筑三向出岛,疏解本岛中心;5、7、10号线支撑东部新中心;4、6、9号线串接环湾区域。
从各区域的轨道布局来看,翔安的轨道网络尤为密集,3、4、5、7、8、9、10号线等七条线路均有经过,作为当前交通配套相对薄弱的片区,“东部市级中心”发展潜力也得到进一步凸显;环湾链线的布局则强化了各区域“环湾轴向”之间的联系。
新城发展需重产业
地铁物业前景看好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地铁将很快走进厦门居民的生活。然而,“地铁生活”不仅指乘坐地铁,还涵盖了地铁物业为乘客所提供的服务体验。发布会之后,导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原集团大陆区二级市场战略中心建筑中心总监余曦,就厦门地铁物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他告诉导报记者,如果一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多且交通出现拥堵压力,一般都会经历“地铁快速发展”的阶段,地铁物业也会有长足的发展前景。结合厦门当前的人口和交通情况,在这个节骨眼上进行地铁建设是适合的,对于商业商贸而言,地铁也可以缩短交通,吸引大量人流,两者将迎来一个相互促进的时机。
目前厦门地铁物业仍处于前期规划阶段,余曦建议,厦门在地铁物业建设方面可以借鉴香港、新加坡、日本经验,统筹利用TOD(公共交通引导的发展模式)和SOD(服务引导发展模式),既服务人多的中心站点,同时带动人少的岛外城镇。在设计上,遵循站点分层的原则,每层人流和商业、住宅与上盖物业无缝衔接,注重体验性,达到带动周边产业和商业发展的目的。
厦门岛外人居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成为留厦新阵地。面对房价压力,很多人选择“岛外买房、岛内上班”,地铁轨道让这一生活方式得以实现。在余曦看来,这种情况在短期内是合理的。与此同时,岛外各区必须注重产业定位和建设,推动住宅、商业、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独立的复合型生活圈,避免成为“睡城”和岛内“后花园”。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