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物业会明显升值吗?
未来10年恐怕很难。
一方面,“房住不炒”已经写进十九大报告,虽然我们认为未来房价会有“渐进式”小幅放松,但在下一届政府任期内指望住宅房价明显上涨绝无可能。
住宅房价不会明显上涨,公寓价格当然也不可能。
另一方面,公寓产品毕竟属于过渡式资产,只有年轻人用于短期租住,作为投资标的,其投资回报率不能满足投资要求,需求者寡,价格自然难以奢望。
不管企业多么雄心勃勃,最终还要脚踏实地。
既然轻、重资产都难,已经进入长租公寓领域的企业如何才能跨越障碍,破围而出呢?
一方面,继续发力轻资产经营、争取品牌输出,扩大规模、提升行业地位,一搏行业领跑地位,获取资本青睐、争取上市。
另一方面,在保持公寓经营规模和行业地位的同时,通过散售减持、降低自持重资产的比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压力。
这,也许是一条幽谷奇道吧。
4、信用贷款,租房还是买房?
虽然我们也看到一些长租公寓的客户画像和分析报告,但其实,我们很少会扪心自问,究竟是谁在租房?为什么要租房?
老年人会租房吗?大概不会,除非真没房,即便是租,也是政府的公租房。
租房基本上是年轻人的事。可年轻人为什么要租房?
“没钱”——想必是最普遍最简单的回答。
没钱,为什么要贷款租房?
我问了几个年轻人,租房,需要贷款100万元吗?你们会去贷款吗?
都在摇头。
即便无需抵押,只凭信用就可以贷款,能贷100万元,还不如去买房。
就算愿意贷款租房,又凭什么还款呢?
按照上述深圳购房、租房与按居贷的比较图,按居贷10年租金最少,似乎是最划算的。
但是,“十年租金不涨”,开发商会这么好?这与轻资产的盈利模式不相符啊,上市公司股东也不会答应啊。
即便如此,每月还款7000多元,如果不挣个一万五,恐怕也付不起息、贷不起款。
如果真能挣个一万五,当然也能租得起房了,又何必贷款付息租房呢?
似乎这是个悖论,也许真的就有人愿意给银行付利息。
有人说,也许有些高端人士租个长租公寓,拿出全部家当专心投资创业,显然这样的人是凤毛麟角,更何况,妻儿老小一起住公寓,孩子读书怎么办?几十平米的长租公寓合适吗?
也有人说,会有二房东长租之后再转租,也许吧,不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都做不高,二房东指望赚钱恐怕有点难,更遑论贷款长租再转租了。
很难相信,有谁会贷了款给房东,换个10年的稳定住房?
谁又能保证在深圳这样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城市里,从初恋到结婚、再到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10年时间不换工作、不离不弃地窝在一个几十平米的长租公寓里?
就算你不换工作,工作也可能“换”你,华为不是也把厂子从深圳搬到东莞去了吗?更何况“树挪死、人挪活”,看看眼下投简历的主儿,死扛五年的已是熊猫宝宝级了。
租房永远只是权宜之计,也许男人可以当旅馆,但女人永远不答应——因为只有在自己的家里,女人才是女主人,租住的房子带给女人的只是漂泊感,永远都没有安全感。
如果让租房者把租赁住房当成家庭私生活的宅基地,恐怕是强加于人的一厢情愿了,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同意的,除非真的错失机遇或者无力买房。
5、不当房奴,得到还是失去?
租房或许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们可以尽情挥洒、消费人生,随心所欲、随处游荡,不需要存钱当房奴,也无所谓追风进围城。
或许,我们还无须为家务所拖累,享受优质服务、轻松快乐生活。
荷包鼓鼓,拥有美食、美景、美酒、美人,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但老天不会让我们既得到的同时又什么都不失去。
我们会失去什么?
十九大报告指出:美好的生活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美好的生活需要奋斗,没有奋斗,就没有能力、没有财力、没有资格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上个月,我去广州(楼盘)出差,与出租车司机聊天,他说他94年就从湖北到了广州,多年一直在开车,过着比较自由、相对轻松的日子。
但是,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轻松。
因为他一直在租房,从当年的几百块钱月租一直付到现在几千块钱月租,钱攒起来早就够买当年的房子了,就是当时胆小,没敢贷款买房。
以前,大把的钱可以花销,现在省吃俭用还觉得不够了。
以前,租房还可以住在市中心,现在只能越搬越偏远了。
难以想象,这么早就到广州闯荡的人,20多年了,居然还是“身无立锥之地”。
人生路,一步错、步步错。
长租公寓会让来到大城市的年轻人失去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吗?会让他们“终其一生、一无所有”吗?
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卷起行囊,
重返家乡……”
没有人希望这是一个轮回,没有人愿意从起点回到起点。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