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条件看,住房信贷市场持续趋紧,但房贷利率仍处于历史相对低点。全球金融去杠杆进程仍在继续推进,美元进入加息周期。货币实际利率上升,“余额宝”等无风险货币基金的年化利率基本维持在4%以上。虽然国家政策层面对首次购房的支持态度没有发生变化,但融资成本的提升导致商业银行自主调高了首套房贷利率。数据显示2018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1%,相当于基准利率1.124倍,环比2月上升0.92%,同比去年3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46%上升23.54%。尽管房贷利率有所攀升,但目前的房贷利率仍处于近10年来的相对低点。
从市场本身看,各地住房市场涨多跌少。除了2016年来第一波房价上涨城市如南京、合肥、天津、厦门、石家庄、廊坊等还在下跌外,其它城市大都在上涨,西安、青岛等部分热点城市仍处于房价快速上涨区间。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武汉、杭州和西安7个城市公布了摇号购房政策或意见。新房价格管制、房价上涨预期与库存不足共同造就了部分城市新房市场严重供求失衡的局面。
从政策面看,调控政策延续,限购、限售的城市继续增加。昆明将住宅限售从呈贡区2年加码为三大热点区域3年;大连本市户籍2套以上限购;沈阳在3个热点区域实行限购;青岛将限购范围扩大至青岛户籍居民家庭,并将限售期限从2年提高至5年;海南省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域限购;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开始限购、限售。
央行对货币政策作了微调,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据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1.3万亿元的流动性,其中9000亿元用来替代尚未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增量资金约为4000亿元。
基于以上因素综合推测,短期看,一二线城市中房价下降或稳定的城市个数增多;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将继续惯性上涨,但涨速将有所下降。
报告认为,尽管外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住房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之中,仍存在大量的住房真实需求作为房价支撑。因此,只要宏观货币政策不出现类似上世纪末日本的重大失误,房地产市场出现整体崩盘的可能性极小。通过需求政策抑制住房投机炒作进而控制房价泡沫风险,仍应是当前房地产调控的主要任务。
报告建议,中央层面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不宜放水或大幅紧缩。房价具有很强的金融依赖性,货币供应的相对稳定是楼市稳定的基础。日本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为对冲日元升值压力,错误地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造就了史上著名的房地产大泡沫。之后面对房地产泡沫与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政府被迫收缩银根,采取了加息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最终使房地产泡沫全面崩溃。应汲取日本于上世纪末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后货币政策失当的教训。不采取货币扩张的方法来吹大资产泡沫,也尽量避免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加息、提准等来稳定房价。
要坚持“房住不炒”的方略,保持调控政策定力,避免为激活经济需要而再度剌激购房需求。除了少部分购房门槛过高的城市外,大多数城市房价仍在上涨,库存偏低房价快速上涨的城市也不在少数。只要给予适度政策剌激,房价进一步泡沫化难以避免,这必将显著加大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这要求维持现有的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不放松。部分快速上涨的三四线城市,还需要督促其出台或加码购房需求控制政策。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控制各类消费贷、网贷流入房地产市场。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及时查处各类违规销售行为。
报告认为,应当及时监测楼市涨跌风险,督促相关宏观政策管理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及时对政策进行微调。尽管外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住房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之中,仍存在大量的住房真实需求作为房价支撑,住房市场的形势变化将显著加快。因此,只要宏观货币政策不出现类似上世纪末日本的重大失误,房地产市场出现整体崩盘的可能性极小。通过需求政策抑制住房投机炒作进而控制房价泡沫风险,需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微调政策,以规避市场风险和宏观风险。特别需要加大对各区域市场库存水平、房价、实际贷款利率等重要指标异常变动的监测。
(房掌柜整理来自凤凰网财经、中国证券网)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