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小米杠上格力:谁能率先走通“蜗居”之路?

来源:房掌柜采编中心  整理 东莞房掌柜  2018-05-07 09:47:24
[摘要]“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

“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

  北上广深的奋斗者们,尽管薪资有价,但求得蜗居背后承载的安全感却难以估价。

2013年,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与格力掌门人董明珠立下“10亿赌约”,赌的是“小米能否在5年之内营业额超过格力”。为了证明这个“赌局”的有效性,雷军还请全国人民为其作证。

不过,这个“赌约”在当时很多人眼中只是雷军为小米造势的一个“噱头”。因为2013年的小米才成立3年多,想叫板国内空调制造业龙头,好比“蚍蜉撼大树”。

但一晃5年,白驹过隙。2018年,当我们再次回到这个赌局时,敢全数押注格力的人已然不多。因为此时的小米,已从当年的手机业“小毛孩”成长为如今的互联网“独角兽”,谁输谁赢现在谁也不好说。当然,雷军也没有忘记5年前的这个“赌约”。

  小米上市,千人财务自由;在格力干到退休,房子到手。对于技术出身的雷军和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来说,立一个十亿赌约,顺便给员工一点安全感,这并非难事。

  但面对新经济企业和传统制造巨头这两种老板,你会选择如何拿青春换明天?

  雷军吃肉,多少人能跟着喝汤?

  5月3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披露IPO文件,市场预估指出,小米将于6月底或7月初正式挂牌。招股书中,小米公开了自己近三年所有的业绩数据。正如雷军当年所言,“请全国人民为其作证”。对此,有业内人士称,“2018年小米的上市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它就是为那‘10亿赌局’的胜利而上市”。

此前曾有多家券商预估小米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甚至给出最高1629亿美元的估值。目前,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那么一旦小米上市行情看好,仅仅以1000亿美元市值来假设的话,雷军的身价至少达到314亿美元。

雷军杠上董大姐,谁能率先走通“蜗居”之路?

  此前,福布斯官方曾2018年全球亿万富豪榜,马云、马化腾和许家印各以453亿美元、390亿美元、303亿美元的身价,位列中国三甲。有声音评论称,在小米上市后,中国互联网的BAT格局或将变为“ATM”。雷军也因此一跃成为新巨富。

  对于雷军而言,2018年无疑是非同寻常的年份。上市之后,千亿级的小米在此后能否继续快速成长、如何成长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最大课题。

  就以小米上市来说,创始人雷军身价暴涨同时,无疑也会有一波小米员工实现“财务自由”。有声音调侃称,“小米5500员工分得500亿股权,人均近1000万,上市半年后解禁。海淀区各楼盘喜迎接盘千人团。”

  其实,互联网企业上市造富员工早已不是传说。以阿里为例,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成为美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有声音直指,阿里上市,让上万名员工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高薪资以及随之而来的买房“优势”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吸引新鲜血液的重要福利。而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企业,格力也正试图给员工带来更多安全感。


  董明珠曾感慨称“我不明白员工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买房?我要给他们安全感,解决他们的疑虑。”所以,除了时不时高调加薪外,还附带分房。董明珠甚至提出,要让八万员工每人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如果在格力做到退休,就能拿到房子。

  董明珠所说的分房并非空谈,珠海(楼盘)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布的《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人才公寓项目批前公示》显示,格力人才公寓总规模约28万平方米。其实,早在2005年,格力电器就已出资2亿元,建立员工生活区格力康乐园,后来,又斥资4亿打造康乐园二期。

小米真的有“千亿估值”?

从小米的业务构成来看,这家公司具有手机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这两重属性,并且在互联网方面兼顾线上服务、物联网与新零售的三重概念。由于业务难以定性,很容易造成投资者的恐慌,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类公司是否存在泡沫。

所以对这种公司进行估值,不仅要“听故事”还要“看数据”。毕竟有业绩基础才能让投资者信服。

按招股说明书披露的 经调整净利润的增长数据,2015-2017年,小米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18.96亿元及53.62亿元。取2016-2017年的净利润增长率183%计算,预计小米2018年净利润将达150亿左右。

按互联网公司标准,参照5月3日腾讯的43 倍的动态市盈率,小米的估值大约为6450亿元。按当前汇率换算,小米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不过小米具体的价值还在其互联网构架搭建完善后才能全部显现,纵使现在发展不及“想象”也不宜过度低估其内在价值。

小米的“赌局”能否获胜?

我们仅从“赌局”本身来看,要判定小米与格力的输赢,关键在于小米的营业额能否在今年12月底之前超过格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还是有希望的。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小米营收达到1146.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公司2015-2016年营收增长率仅有24.3%,但在2017年的营收却达到上年同期的1.67倍,说明成长型互联网公司的网络效应开始逐步生效。若保持此增速,2018年小米营收将可能达1914亿元。

blob.png

相比之下,2017年格力总营收为1482.9亿元,同比增长36.92%,超过此前机构对其预期。但由于目前国内空调市场总体增长趋稳,机构将格力的营收增速调整至合理的19%。以此计算,格力2018年营收预期为1765亿元。

blob.png

由此可见,小米还是有望略胜一筹。但仅仅5年时间,小米便从一家营收不足500亿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超过制造业巨头的“独角兽”,恐怖如斯。

这让许多人对这家公司感到好奇,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一家手机制造商,还是一家如他所言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有投资价值?

  “十亿赌约”能带来多少安全感?

  五年前,雷军与董明珠立下“十亿赌约”。按照约定,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雷军就要输给董明珠10个亿,反之亦然。

雷军杠上董大姐,谁能率先走通“蜗居”之路?


  2018年年底,就到了双方赌约到期之时。回看立下赌约的2013年,小米凭借互联网手机在手机圈风生水起,其营业额才仅仅为316亿元,而当时格力的营收规模与当下的小米相差不多,营业额已高达1200亿元。

  不过,到了2017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482.86亿元,同比增长约37%。小米则实现营收1146亿元,增幅更是高达67%。尽管单从去年营收数据来看,小米距离格力还有差距,但如果两者继续保持当下营收增速,到了2018年年底,双方赌约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在今年4月初,董明珠还公开回应与雷军的十亿赌约,她表示会请审计署对两个企业进行审计和评估,之前打的赌还是要继续履行,认真对待。而雷军也曾经公开说过,如果打赌赢了但是董大姐赖账,他就自己掏腰包1亿元分给公司员工。

  “十亿赌约”并不仅仅是一个笑谈。小米与格力,作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也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引擎迭代、红利重新划分的研究样本。而这两类企业,对于一波波职场人来说,如何取舍也是重大选择。

  如果回到小米成立时的2010年,很少有人会想到小米在这个夏天能够创下新的IPO记录。但在8年前,中国传统的制造业正如日中天。在2010年,中国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后者已经在这一位置上整整待了114年之久。仅以格力为例,其在2010年全年营业总收入就超过608亿。

  不过,仅仅在8年之间,传统制造企业对于职场人的诱惑似乎已经被互联网企业夺走大半。除了薪资的竞争力外,对于在互联网公司奋斗的职场人来说,公司能否上市已经成为一张关于未来的美好大饼。

  轻与重,如何拿青春换明天

  当然,关于房子的安全感,互联网公司也有相关福利。除了腾讯、京东、阿里等为员工买房提供大额无息借款外,小米也曾经在去年年初推出只能内部流转、购房者无法取得产权和房本的“内部房”。

雷军杠上董大姐,谁能率先走通“蜗居”之路?

  一边是互联网企业的高薪资与变幻莫测的未来,一边是传统企业做到退休看似一成不变的明天,职场人的选择究竟会是什么?其实,选择不同类型的公司,要考虑的除了收入增长性外,职业生涯的可成长空间也是重要指标。而这些都与平台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息息相关。

  在企业转型上,作为职业经理人,董明珠在重要决策上多有掣肘。2016 年董明珠提出斥资130 亿收购珠海银隆进军新能源汽车,不料却在股东大会上遇挫,这也就有了那一段在网上流传的狠话:“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相比而言,小米似乎已在快速撕掉手机厂商的标签。目前,小米7成收入来自于智能手机等硬件收入,尽管“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这两大板块只占了三成营收,但在小米的盈利上被给予厚望。雷军在最近的一封公开信中更是强调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作为企业创始人,雷军通过双重股权架构在小米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的控股股东,可以说,对于小米的未来发展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小米将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规划与扩张方式,只要雷军拍板,遇到的阻力会很小。

  重资产与轻模式的不同,冲向新领域转型速度的快慢之分——传统巨头和新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差异或许可以从这两个企业的对比中凸显出来。

  笔者的一位朋友近期正筹谋从互联网公司跳回传统国企,理由是“三十好几干不动了”,大家拿青春换明天,最怕的是,明天未到,青春已走。

(房掌柜整理来自90度地产、智通财经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子欣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