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新机遇;新起点,全新视野”成为本届论坛的关注焦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借助大数据平台推动智慧养老,是本届论坛预判的未来大健康养老工作的发展方向。4月22日上午,一首悠扬的歌曲《天边》飘荡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大礼堂内,在欧美同学会合唱团的优美歌声中,第十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会议期间,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工联合会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主任乌丹星分享了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与战略思考。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工联合会职业技能认证中心主任乌丹星
乌丹星:各位上午好,上午刚才三位嘉宾一位讲了国情教育,吴主任讲得非常重要。换句话说,从我们养老企业来讲,如果中国国情教育做得好,我们的市场开发成本,客户教育成本就会省下来,所以特别赞赏这件事实否则我们面对客户非常困难。
维林主任讲了医养结合的问题,重点谈的是居家健康服务的问题,这个确实是核心,机构的医养结合问题有了非常清晰的轮廓,做得不错了。
杨教授讲的养老金问题非常重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对养老企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未来对于员工的留住、留人的问题,其实企业年金是非常重要的极力和鼓励的手段。由于现在企业没有能力做,负担过重,这个激励手段对于年轻人来说留住这个人没有办法,因为做养老做30年,你能在养老金上给他一个补充,他心里会有非常实在的安慰。企业年金延迟型延续个人养老金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两个步骤做,没有这个补充,我们未来养老有很大的问题。
我想换一个角度谈谈关于市场和战略的问题。大家可能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们今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可以回想一下40年前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些故事,那些企业家,那些市场行为。今天的养老起步恰恰起步在一个新时代,但是它的模式、它的所谓和我们所有人做的事情仍然在旧时代,我们没有走在新时代。
从整个国家的新时代来讲,从过去的高速、低质,牺牲环境,牺牲生态、求快,求大、求富,变成新时代的三大特征,求均衡求充分,求长远。高速低质向中速高质发展。这是未来中国几十年不会变的原则。我们养老还在旧时代是说我们还在高速低质上,跑马圈地,占山为王,有限的资源谁抢是谁的。所以我们没有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要考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经常讲的一个问题就是投入产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这是我们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必谈的事情。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给我们留下三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是用投入产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没有办法解读和解释的。三大难:教育、医疗、住房。
培养一个孩子到18岁,我们能算出我们用多少成本,但是我们的产出是什么?
医疗,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我们的产出是什么?
住房,我们的房价不断抬高,我们的产出是什么?是人们对住房、居住的满意度?还是什么?
现在在这样一个三大难题下,第四个难题来了,养老。所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应该知道,养老这件事和教育、医疗、住房是一样的,不可能用数学的逻辑去解释。所以,任何投资方当你用数学模式做养老测算的时候,做投资测算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个买卖吗?这件事靠谱吗?怎么算都不赚钱。中国40年已经告诉我们了,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必赚钱、赚大钱的行业,在有些行业,不能赚大钱,不能够产生高利润,不能够产生你预期回报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属于社会问题,社会需求在这样一个产业面前不要用数学的逻辑谈,因为它谈不通。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