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为什么说是史上最大一次放水?从信贷的增速来看,一度回到30%左右,到2012、2013、2015、2016年,大家可以看到信贷从之前一路下行出现一个反弹,反弹的力度没有2008年那么高,但是基本上有3%到5%的信贷增速反弹。
这一次,4月份央行降准之后,广义的信贷增速也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一直是往下走,6月份创下了历史新低,不到10%。
从下半年来看,央行不停鼓励银行积极放贷,但是从政策意图来看,我们判断央行更直接的目标是阻止社融的增速下滑,我们判断下半年社融增速很可能稳定在10%。
按照目前的政策调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在货币政策,都很难期待比得上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之间放水的规模。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的同时,我们看到这一轮很重要的不同,第一是金融的严监管仍然会持续,所以4月份以后,我们看到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的规定表明,目前严监管的节奏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调整,但是这个方向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这一轮的信贷很难出现从底部的反弹,很重要的原因在金融严监管的情况下,金融贷款之外跟银行相关的贷款部分,仍然处于萎缩的情况。所以,社融很难从底部反弹,恰恰是严监管带来的对货币非常强的制约。
另外,房地产调控的思路仍然不变,而且要严控房价上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实际上从最近的政治局会议或者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安排来看,这一轮政策的调整主要支持的领域是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基本上被排除在外的。
为什么这次房地产调控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之内的放松?中国稳增长的关键每次都是稳投资,投资里面有三个最大,一是制造业投资,二是基建投资,三是房地产投资。
2008年以后,尤其是在2012、2015年的调整过程中,针对稳投资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2012年这一轮经济调整发生的背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尤其是基建投资的速度一度出现负增长。
2012年那一轮政策的放水,非常明显的是针对基建,所以在2012、2013年,我们看到基建投资迅速回到20%的高位。
房地产投资在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下行,在2015年的调整中,政府希望支持的是房地产投资。所以在2015年的宽松政策下,无论是房贷的政策还是首付的比例,包括限购的政策等一系列的安排,都是从以前的收紧转为放松。2015年以后,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从底部开始回稳。
2017、2018年以后,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基建投资,就是上半年由于财政政策过紧,地方政府对PPP项目非常强的监管,导致基建投资从去年接近20%的高速增长到今年二季度只有个位数的增长,这是非常快速的下行。
反过来,我们看到在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两个领域,基本上维持在跟2017年相当的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轮政策调整,政府强调的主题是支持基建的投资。所有已经批复的、在建的基建投资,要严格保证融资体系的合理安排,这是我们看到目前的政策调整的关键。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房价的角度来看,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跟历次的调整,包括宏观政策的调整,大环境也是跟以往有非常大的不同。
历次的调整里头,像2015、2016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宽松政策,在2012年也是有很宽松的情况。我们看到,历次政策调整以后,房价总是出现从底部往高峰的比较强的反弹。
2017年,房价在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轮动发展;2017年以后,房价在过去的6到9个月已经提前出现了一个底部反弹。
所以,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超预期表现,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是7%,今年上半年是10%,而且大部分地区房价虽然环比增速在下降,但是同比增速并不低。
平均的出售价格基本上还是接近7%到8%的同比增速规模,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一轮的调整里头,并没有涉及到房地产政策的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到底对房地产市场怎么理解?从目前宏观政策的调控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远远弱于2012年和2015年,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弱的调整要延续到2018、2019年?我觉得目前来看还是言之过早。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