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一直扑朔迷离。
这几日,华润置地“隐秘掌舵者”吴向东出走的消息甚嚣尘上,几方都以模糊的表态博弈着。
最新的消息来自华润。
10月17日,一则吴向东参加深圳罗湖木棉花酒店开业仪式的通稿挂上了华润置地的官网,这是一家老酒店升级改造之后的开业仪式,似乎并不值得吴向东亲自站台,但这则信息却在特殊时期充当了某种媒介,意味非常。
同日,刚刚拟以32亿元将部分环京项目公司股权转手至万科的华夏幸福,又因一则“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将离职加入平安,并被委托进入华夏幸福担任总裁”的传闻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3个月前,平安一掷千金,以137.7亿元的代价救华夏幸福于资金危局之中,也顺势成为华夏幸福的二股东。
如今看来,这为今天可能的人事变化埋下了伏笔。
“他是国庆节前自己跟集团请辞的。”一位华润置地高管表示。另一位接近吴向东的人士也表示,“吴向东觉得自己在华润集团内部提升概率不大,不想呆了,这是主因。于是,他接过了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抛来的橄榄枝,做出改换赛道的选择。”
记者也就此事问询过吴向东本人,但对方未予回应。
从目前的发展与管理架构来看,吴向东的离开,对于华润集团而言,在人事和业务上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对华润置地的影响也不大,原因是吴在具体事务已参与不多。“主要的影响应该是在心态上,毕竟吴向东曾经是一面旗帜。”
受命空降
据了解,传闻中与吴向东同去的,还有华润置地的CFO俞建。而此次吴向东是受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委托,去接手华夏幸福。
这个环京一带的“大地主”依托产业模式强势跻身房企十强后,在2018年因为一连串的新闻而“流量”大增。
此次传闻吴向东空降华夏幸福最大的猜测点在于,究竟是为华润置地入主“打前战”,还是华夏幸福自平安成为二股东后公司内部的权利交替?
对此,记者向上述企业求证,华润置地方面回应称:
公司董事会成员并无人事变动且公司各方面业务经营活动正常,公司管理层正常履行职责;同时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被披露的事项。
但是,回应并未透露吴向东未来职务调动的可能性。
平安方面则向记者表示,传言不予评论。
玄机暗藏
从此前迹象来看,吴向东受命空降或并非空穴来风。
3个月前,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夏幸福基业控股股份公司同日与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华夏控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平安资管转让约5.8亿股华夏幸福股份,占华夏幸福总股本的19.7%。本次转让后,平安资管将跻身华夏幸福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华夏控股,而华夏控股持股比例则从61.67%变为41.97%。
入股房企是马明哲对于不动产业务发展的惯有战略,作为中国隐形的“大地主”,平安不仅是碧桂园、融创、旭辉等头部房企的二股东,还持有金地、绿地、华润、保利等房企的股权。
然而,此次牵手华夏幸福却让市场嗅出有别以往的风味,137亿元背后或不仅是财务投资,平安想要的更多……
毕竟,股权转让中交易双方除了设定利润补偿约定,对赌承诺业绩三年翻一番,作为二股东的平安还享有在华夏幸福的全部权益,并有权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名两名董事候选人,这在平安此前的房企投资中极为少见。
9月13日,在平安人寿与华夏控股完成标的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6天后,平安开始行使这一权益,送达了对孟森和王威的董事提名。公开资料显示,这两位来自平安人寿的董事年龄均为50岁,在地产或相关行业的履历十分丰富。
随后,华夏幸福董事会出现调整。59岁的董事胡学文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和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
彼时,外界将胡学文退出董事会的举动解读为给平安系董事腾位置,而当天的另一则公告无疑为这一解读增添了注脚。根据公告,9月18日的董事会全票通过了平安人寿提名孟森、王威作为董事候选人的议案。
伴随着平安系董事的入选,华夏幸福也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改,这也意味着,未来不论是对外的业务,还是对内的管理,平安元素开始渗透进华夏幸福。
此次调整后,华夏幸福董事会席位将由8个变为9个,除去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文学,非独立董事及独立董事的席位分别为4人和3人。
此外,华夏幸福董事会在原有董事长1人的基础上,增设副董事长1名,但具体副董事长人选暂未公布。
更值得玩味的是,平安更于近期释放出了对地产诉求的信号。
有媒体称,中国平安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德贤目前透露,中国平安计划将不动产的投资,从现有占总投资的1.8%增至10%。
按照目前平安不动产约2000亿元的市值来推算,平安是要将其不动产的规模做到万亿以上。
这个规模是什么概念?
超过了目前房企TOP5的总和,相当于万科+恒大+碧桂园+融创+2个保利。
寒潮来袭,那些棉被不厚恐难过冬的房企或将成为平安胃口大开、伺机而动的猎物。
肱骨之臣
传言中能到得到眼光独到、善识英才的马明哲委任,吴向东定非等闲之辈。
事实上,1993年进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加入华润置地的吴向东因操刀推动深圳万象城的开发建筑而 “一战成名”,其形象后因万科独董刘姝威隐喻其在宝万之争中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被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谋士”色彩。
万象城如今已成商业地产领域的重要项目。
“以前吴的工作风格还是很猛的,敢创新,各种项目领域都敢涉猎,他不认为只做一种领域比如住宅能有大出息,而是要涉及城市生长的方方面面。主管期间做了很多综合体、旧改、体育场市政公园之类的,应该说功不可没,打了很好底子。哪怕今天一套房子不卖,这些项目持续盈利应该都稳定在百亿元之上,抗周期能力很强,惯性也很大。”上述人士评价说。
筹建深圳木棉花酒店的时候,华润置地内部不乏质疑或反对的声音,觉得这个形象并不起眼、位置并不显赫、只有116间客房的小型商务酒店肯定要赔钱。但建成后,它的入住率一直都在95%以上,真的“客似云来”,还曾当选“最能代表25年深圳形象的深圳名片”。
木棉花酒店是万象城购物中心的一部分,万象城是华润中心的核心部分。木棉花酒店开业那年的10月,由华润集团投资40亿港元开发的华润中心在罗湖奠基。这是华润集团在内地进行的最大一笔地产投资,操刀人正是时年35岁的吴向东。
首次做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回收慢,罗湖并非是传统商圈,而把这个地块全部建成商品房卖掉,赚个20亿元又快又轻松,吴向东坦言质疑声甚嚣。
有利的因素是,有着50年历史的华润集团当时正在酝酿深刻的转型,董事会提出要打造以“业绩第一”为导向的学习型企业,3~5年再造一个华润。还有一个支持决策的实例是香港楼市,当住宅和写字楼的租售价格下跌了50%的时候,抗跌的商铺只微降5%左右。
彼时,凤凰卫视的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不无调侃地说:“华润用40个亿在深圳砸了个‘大坑’”。吴向东说:“经他这么一说,我当时还真觉得这事儿挺吓人。”底气在于,在2000年开始奉命组建华润(深圳)有限公司之后,吴向东到美国、欧洲考察了解大型商业地产,那是一段真正意义的学习之旅。
在2004年1月的预算会议上,吴向东面对全体华润集团董事说:“现在汇报万象城,数字不错,但还只是纸上谈兵。一年之后,如果万象城竣不了工、开不了业或者真实实现的数字同现在的预算相比有较大差别,我应该不会再在这里向各位汇报工作。”
这一则“军令状”,丝毫不给自己留余地,记忆中的华润置地未来的“国王”,当年激情狂放、谁与争锋。
2004年,万象城如期开业,一“炮”走红,人流如织。无论是出租率、租金水平、营业额、租金收入、利润、回报率等各项指标,都如期或超额完成最初订下的计划。直到现在,都是深圳时尚溯源地,城市新的商业中心。
经此一役,2005年12月16日,华润中心二期全面开工建设。深圳万象城的成功,增强了华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投资拓展以“万象城”为主力品牌和主导产品的决心和信心。同年底,华润置地宣布向母公司华润集团收购包含深圳万象城、华润大厦在内的一批优质资产,并确立“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的差异化生意模式,从此,华润置地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负责深圳业务期间,吴向东又为华润拿下了深圳湾体育馆、大冲旧改等项目,直到今天,这些项目依然是华润置地收入的支柱。
吴向东也应无愧为“多谋善断”之角。其力排众议推进的深圳万象城后成为华润置地商业板块的投资重心及公司“住宅开发+持有物业+增值服务”这一差异化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拓展。
2013年全面接棒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后,吴向东掌舵下的华润置地从2012年增持490.06万平方米的土储面积(计容建筑面积)跃至2013年的1009.66万平方米,并且在土储结构上做出调整,从三四线城市重返一二线城市,以应对前者地产开发毛利率的下降。
吴向东对于华润置地影响至深,以至于其在2014年11月辞任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之位后,外界多将华润置地此后屡屡拿下“地王”归结于吴向东遗留下来的“激进派”基因。
2015年9月,华润置地官网上的一则“奠基开工”的新闻中,吴向东的身影被外界看作是其低调的回归。虽然吴向东目前仅为华润置地的执行董事及提名委会主席,但由于主席之位至今空缺,吴向东是否仍为华润置地实际上的“一把手”的疑问声始终未散。
有环京地区的地产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看好,其认为接下来形势愈发严峻,找到强大的靠山十分重要。
屡陷漩涡
2013年,华润置地交班,吴向东接棒王印。
虽然曾于2011年年初被爆出“情妇短信门”等引发舆论关注的事件,但此后的吴向东顺风顺水。2013年6月接替华润置地原董事长王印,获委任董事会主席一职。46岁执掌行业前十的大型房地产央企,吴向东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担任董事长之初,踌躇满志的吴向东大力推动内部改革,调整城市公司划分六大区域,加强总部管控。不过,好景不长,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案发。2014年11月,吴向东“以个人理由”辞任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消失在公众视野。彼时有消息称,吴向东是宋林的核心心腹之一,通过华润置地旗下公司向宋林情妇杨丽娟输送利益。
在宋林案收卷之后,涉险过关的吴向东于2015年4月回归华润出任集团助理总经理,分管华润置地,重新开始签批上市公司公告文件。
一度郁郁不得志的吴向东本有望再迎转机。2016年6月3日,华润置地周年股东会上,年近知天命的吴向东被重选为执行董事。
不过随后,在那场载入房地产史册的宝万华之争中,吴向东卷入漩涡。2016年6月26日,一则吴向东将被计划推举为万科董事长的消息引爆舆论。“这个消息是宝能放出来的,姚振华跟吴向东熟悉,姚很佩服他,如果让姚选择会是他。”知情人士透露。
紧随其后,万科独董刘姝威公开炮轰宝能与华润的土地开发合作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甚至还特别点出吴向东在宝能夺取万科股权过程中是关键先生。这种诛心之论对复出的吴向东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毕竟,在中国当今的政商环境里,舆论分对一个国企干部的升迁很重要。
“跟吴关系不大,万科的事是傅董亲自推的,吴当时忙着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最后是委里调停给了深圳市。当然他对集团应对的方法和结果表达过失望。”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与宝能系走得比较近,却影响到了吴向东的职业前景。虽然在名义上,吴向东的地位排在华润置地副主席唐勇之前,但在严谨的央企,没有名正言顺是个大问题。“置地具体事情他已经参与的不多了。”
当烟花升起的时刻,那个曾属于吴向东的时代不会随年华逝去,只会在年华的飘零中常常被记起。
(房掌柜整理来自地产深度报道、中国房地产报)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