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新媒体:去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包括中美贸易因素,都没有影响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判断吗?
叶国平:他们觉得这是短期的波动,但对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还是很有信心。比如人民币贬值问题,去年年初的时候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那时很多人都非常担心。
因为外资之前来中国投资,都是用美元做境外银行贷款,再换成人民币来投中国內地的项目。那个时候人民币只会升值,不会贬值,他们相当于赚了两部分的钱,一部分是人民币升值的利益,还有美元对人民币利率差。
但去年年初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反过来了。之前没有考虑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会影响回报率,当时很多投资基金都加快速度要卖项目,不然会达不到投资回报率要求。但到年中看到政府有信心把人民币稳定下来,现在有一些基金会在内地做人民币贷款,变相把汇率风险减少了。
通过不同的方法,他们对人民币贬值的问题不是那么害怕了。
另外,中美贸易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环境的事情,两个大国的贸易行为对房地产影响不会太剧烈。
完全没影响吗?肯定不可能。但这会影响在中国內地的投资吗?也不会,他们不会把这个当成非常重大的事情去考虑。
观点地产新媒体:外资机构对中国的投资都是抱着长远持有的想法进行的?
叶国平:人民币背景投资者年限比较短,他们一般看两、三年,买过来以后可能什么都没做,持有一、两年以后马上散售赚钱,属于短线投资。
但外资投资年限比较长,他们可以持有三年到五年,有一些主权基金甚至可以不卖。他们会比较关注项目的增值,看经济的增长,他们对中国长期稳定和经济增长很有信心。
反过来,他们觉得所谓的贸易问题、人民币贬值给了他们一个窗口,可以找到好的项目,可以加大投资节奏。
观点地产新媒体:戴德梁行之前一个报告写到,中国内地物业投资中境内资金比例仍然比较大,但现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都比较难,那么这些资金来源是来自哪里?
叶国平:外资背后的金主是全球投资人,有一些是美国的,有一些是中东的,有一些是欧洲的,不同地区的投资人都有。比如买家是新加坡的房地产基金,但钱是全球投资人的钱,可能是从韩国募集过来的等等。
全球化以后很难再做比较准确的统计,因为这些钱转了很多次之后,也不知道背后的金主到底是谁。
观点地产新媒体:境内资金主要来源于什么渠道?
叶国平:境内基金一般都是保险公司和银行的钱,还有一些金融机构的信托和金融产品,但是金融产品和信托管得比较紧,保险公司现在看项目也比较谨慎,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内资投资表现没以前那么积极。
观点地产新媒体:如何总结2018年大中华区物业的投资交易特点?
叶国平:我们的成交每一年都有增加,但一线城市还是主力。写字楼还是最主要的投资领域,还有商业物业,物流地产。
2018年受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很多开发商愿意出售比较好的商业物业。但他们过去一直觉得住宅卖得这么好,不会卖商业地产,留着作为非住宅销售的收益平衡以后的财务健康,在住宅卖得不好的时候没办法,一定要出售一些核心商业地产。
外资在2019年会加快投资速度,加大在中国区的投资,他们都看好中国的长远发展。最近看到他们很积极,选择加大力度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进行投资。
二线城市的成交还是会主要集中在一些内资有自用的需求,他们买写字楼一部分用于自用,一部分投资,但是二线城市纯投资比例在今年可能会小一点。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的主要办公地点从香港调整到上海,是不是意味着戴德梁行在外资交易和物业投资方面,未来中国内地市场会成为最重要的区域?这个调整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考虑?
叶国平:我自1994年于香港大学毕业后即加入戴德梁行,至今为公司服务25年了,前面十年都是做香港的投资买卖,后面这十多年都是做內地的买卖居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主管,我每一周都飞来飞去,今年大部分外资都说上海是他们首选的地方,所以今年我会坐镇上海,借用我们大中华区平台,集中发展两大投资重镇,加强上海、北京与香港的互动。
没有说內地的发展一定比香港好,香港的全年资产交易2000多亿,內地2600多亿,所以香港的规模很大,香港还是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很看重。因为我要管理內地20个分公司,坐镇上海管理起来会更加方便。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经常在两地来往,现在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物业投资阶段和情况会不一样吗?大家对于投资香港和投资内地的考虑因素各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叶国平:投资人看香港和看內地完全不一样,他们考虑风险的因素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两个市场回报率的要求也不一样。
还有两个地方的税费、政策、交易方法都很不一样,所以投资人不会说如果要投资中国会把香港放在里面,如果要投资香港就一定要把上海放在里面,他们会独立区分两个市场。
而且內地的市场很大,上海有上海的特征,北京有北京的特征,广州有广州的特征,深圳有深圳的特征,他们看內地的时候会分得很细。
但他们觉得香港市场不算太大,如果他们选择香港,市场上有什么项目都会去看。
香港的税率很低,没有土地增值税等税项,所以香港的回报率虽然看起来不高,但是实际回报比內地很多项目更高。
为什么两、三年前很多内地开发商去香港买地盖住宅?原因就是香港回笼资金很快,政策风险比较低,比较市场化。有些时候正回报率在香港可能更高,因为香港的融资成本很低,如果用美元融资,银行利率只有2%到3%,买一些回报率有15%的项目就很不错了。
香港市场流动性更高,项目如果要卖,很快就可以收到回复。因为香港买卖双方的类别比较多,有开发商是业主的,也有基金是业主的,也有家族企业,还有一些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可以是长期投资者,也可以是炒家。所以买卖双方的种类都很多,香港投资的流动性很高,而且非常透明,这是香港市场的好处。
当然,去香港投资要克服心理障碍,因为香港的单价很高,那些豪宅都是每平方米一百万人民币,写字楼都是每平方米三四十万人民币,很多内地投资人觉得单价很高,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国际投资人不同,他们比较伦敦、纽约、新加坡之后,觉得香港的单价虽然很高,但是出租率很高,整体回报率是可以的,这是香港不一样的地方。
观点地产新媒体:从物业持有方来讲,对于出售的原因是不是也很不一样?现在国内很多业主是因为资金紧张,住宅业务这两年不是特别好,所以需要资产出售进行现金回笼,但是香港很多业主不是因为资金紧张的原因,而是为了物业增值以后获取盈利空间。
叶国平:香港市场非常成熟,像欧美地产市场一样,业主方出售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看好资产价值,而是为了追求利润,他们觉得项目就是买卖,买了一定要卖,这样才可以赚取利润,才可以给股东交代。
香港很多房地产基金买了东西以后,持有两、三年增值以后,有利润的时候就卖出去,一边买、一边卖,这样才能争取回报,给股东交代。家族企业有一些觉得赚了很多,也可以把项目卖出去。
现在香港业主卖项目不是因为缺钱,因为香港业主方一点都不缺钱,他们的融资成本很低,杠杆率也很低,没有去杠杆的问题,卖项目是为了追求利润。
观点地产新媒体:近段时间有很多政策出台,这些对于2019年商业和资产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2019年除了一线城市之外,是否还会有其他地方可以关注和投资,您觉得2019年整个物业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叶国平:我们预测2019年去杠杆还会继续,很多开发商会出售核心的商业物业,所以卖家的数量会增加。但是去杠杆这个问题有利有弊,如果去杠杆太厉害,买家的数量不一定会增加,因为买家也需要融资才能买项目。
要看去杠杆的力度是不是太大,如果是合适的力度,整个市场都会活跃起来,如果去杠杆力度太大,对市场成交量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外资有足够多的融资渠道,他们的融资方法也很多,所以对外资的影响会相对比较小。我们预测2019年外资会持续活跃,会是主要的买家。
受政策的影响,住宅市场方面,以前很多买家会整栋购入,然后散售营利。但是住宅市场今年不会是重点,我们的买家还是会看一些可以改造的项目,比如酒店改其它用途,工业区改其它用途,旧的写字楼改造以及城市更新,来赚取合理的回报。所以,这种可以改造的项目会是很多投资人希望看到的。
我们还是觉得一线城市会更受欢迎,上海、北京,还有大湾区。大湾区有比较好的政策,投资人会开始看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珠海这些地方。还有一些二线城市都可以寻找新的机会。
国内的房托会持续市场化,未来如果房托做到市场化,对商业地产会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但这个需要靠政府去推动。
(房掌柜整理来自观点地产网、和讯网)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