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莞房莞事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方案公布 华润万象滨海选址交椅湾地铁上盖

来源:房掌柜采编中心  整理 东莞房掌柜  2022-11-16 06:00:16
[摘要]社区规划面积约295亩,分两期开发建设

  11月14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东莞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显示,东莞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选址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核心区域,包括滨海湾青创广场、滨海湾科技创新基地。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png

  社区规划面积约295亩,分两期开发建设,社区一期为滨海湾青创广场,占地面积约111亩;社区二期为滨海湾科技创新基地,占地面积约184亩。到2023年12月,社区一期全面运营;到2025年12月,社区二期全面运营。

  滨海湾新区内将新建oppo总部海湾、万象滨海、滨海酒店、望鹏酒店、游船码头、交椅之眼,以及5大公园和观景台等。

  其中华润万象滨海将落地于交椅湾站地铁上盖,交椅湾站为东莞2号线、3号线的交叉站点,2号线按照规划未来还将于深圳20号线相连接。

  以下为东莞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工作方案节选内容:

  基础优势:

  社区选址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核心区域,包括滨海湾青创广场、滨海湾科技创新基地,紧连前海、南沙,邻近港澳,承接广深

  港澳资源区位优势明显。

  社区周边已落户OPPO智能制造中心、OPPO芯片研发中心、OPPO全球总部、vivo智慧终端总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科学园等龙头产业项目以及华润万象滨海、滨海湾政务服务中心等高端商业和政务服务机构。

  同时,社区的公寓住宿、餐饮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正在逐步完善,项目建设条件相对成熟。

  实施范围:

  社区规划面积约295亩,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

  ——社区一期为滨海湾青创广场,占地面积约111亩,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包括3栋产业中心、1栋商业中心、1栋酒店公寓楼,现可用产业空间约2.6万平方米。现已进驻滨海湾党群服务中心、滨海湾港澳青年之家创新创业基地以及银行、酒店公寓和餐饮商业等机构。重点布局研发办公、科技服务、商业金融、酒店公寓等功能,打造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区。

  ——社区二期为滨海湾科技创新基地,占地面积约184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设低密度总部办公、研发办公、孵化空间以及商务公寓,通过集聚信息通信产业链的专精特新企业资源,与东莞临深片区产业差异化发展,建设以高科技研发中试为主导的创新产业园,打造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发展区。

  总体定位:

  龙头企业创新项目孵化场。聚焦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OPPO、vivo、小天才等龙头企业,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领域、缺失环节、薄弱环节的创新项目落户,带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成长,构建“龙头企业+创新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

  深港澳双创资源外溢首选地。用好毗邻前海的区位优势,发挥优于深港澳的成本优势,打造比肩深圳的智能化年轻化、品质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出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打造高品质共享式的创新创业社群,面向深港澳招引集聚科技型企业、人才和资源,打造深港澳双创资源外溢首选地。

  工作目标:

  建立市科技局和滨海湾新区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社区建设工作方案、项目入驻管理及扶持办法,2022年年底社区正式运营,推进首批项目签约。

  ——到2023年12月,社区一期全面运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累计不少于1个,吸引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累计不少于500人,进驻优质科技企业和项目累计不少于30个,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不少于5家,初步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的创新创业体系。

  ——到2025年12月,社区二期全面运营,大量承接龙头企业以及深港澳创新项目资源,吸引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累计超2000人,累计进驻优质科技企业和项目不少于100个,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不少于50家,重点扶持1-2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或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项目方向:

  依托OPPO、vivo、小天才等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链“缺芯少核”环节,招引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缺失环节的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推动信息通信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创新社区。

  一一高技术创业企业。围绕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找准细分赛道,重点招引关键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探索、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的高成长项目、高科技人才及团队,集聚初创型科技企业以及具有高成长性、有上市潜力的创业企业。

  一一科创金融服务业。聚焦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科技和金融需求,重点引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孵化器运营机构、人才综合服务机构、VC/PE等股权投资基金等综合型或专业型的科创金融服务机构。

  一一商业配套服务业。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配套,重点招引具有品牌带动效应,满足高层次人才生活的商业服务业,建设滨水高端商业,引进首店品牌,发展“首店经济”,建设美好社区。

  重点任务:

  (一)面向产业链精准招引创新创业项目

  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和对接联络深港澳两个优势,瞄准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链图谱缺链和短板环节开展精准招商。

  一是面向龙头企业。发挥OPPO、vivo、小天才等龙头企业集聚优势,重点招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前沿创新项目,以及龙头企业前沿技术储备项目、研发人员内部孵化创业项目。

  二是面向广深港澳。发挥区位、成本、生态优势,对接广深港澳具有外溢需求的企业,重点招引高成长产业科技项目;对接广深港澳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招引优质科技成果落户转化。

  三是面向海内外人才。重点招引海内外青年博士、学院派创业者、银龄计划专家以及国家、省市人才及团队落户。四是面向双创大赛。通过承办或举办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挑战赛等方式,支持优质草根创业项目落户。

  (二)打造“类海外”的创新创业环境

  瞄准解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需求,配套建设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是以自贸红利赋能社区建设。建设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自贸区投资、贸易以及金融等领域37项改革创新经验,为海内外人才在社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二是提供低成本创业服务。设立专项资金,制定扶持政策,以租金减免、创业补贴、人才补助等方式支持优质项目落户,降低初创型企业创业和沟通成本。

  三是标配国际化生活配套。招引高端商业品牌,建设滨水高端商业,发展首店经济,打造区域IP,提升社区档次。高品质建设滨海湾文体公园以及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适应创业者个性化、年轻化特点,引进“网红”品牌,打造“网红”景点,吸引青年人居住和逗留。

  四是实施数字化智能管理。数字化赋能社区运营,开发智慧服务管理平台,集成企业入驻、人员管理、供需对接、政策服务等信息,为社区企业和人才提供智慧化服务。建设数字社区应用场景,实施5G+办公、5G+社交、5G+交通等5G应用,以智能识别、精确导航等技术实现社区数字化管理。

  (三)搭建基于社群共享的双创生态

  建立基于社群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提供适合创新创业的低成本服务,营造有利于高科技人才集聚的软环境。

  一是供给高水平科技金融服务。招引技术转移、科技孵化、知识产权以及金融等服务机构,设立天使基金、创业资金、产业基金,为成果转化、人才创业提供全链条、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

  二是建立多层次科技服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围绕信息通信等产业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创业投资联盟,为社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样品试制等公共技术服务。

  三是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络。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东莞)滨海湾分中心,创建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立创业者俱乐部、企业家私董会,通过圈层建设进一步集聚高层次人才。四是建立企业成长壮大空间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滨海湾青创城、大学科技园等载体,与正中科学园、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等新区产业平台建立联动机制,为入驻企业成长壮大提供生产制造、总部办公等空间支撑。

  (四)建立市区联合共建工作机制

  建立市科技局、滨海湾新区统筹协调、联合共建工作机制。

  一是设立现场指挥部。实行“指挥部+运营公司”的纵向管理模式,由市科技局、滨海湾新区抽调人员组成现场指挥部,作为统筹协调社区日常事务的议事机构。社区日常运营由滨海湾新区控股有限公司负责。

  二是统筹各方资源。统筹市、新区专项工作经费,扶持优质项目入驻;统筹滨海湾新区工作经费,为现场指挥部日常办公提供保障;叠加市、滨海湾新区关于产业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为项目落地发展赋能。

  三是深化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对接松山湖科学城各类实验室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进驻社区。建立与新型研发机构试验验证、工程验证、工业设计等平台的共享合作机制,实现全市科技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合作机制,联合举办科技创新主题活动,推动人才、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打造全市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双格局”。

  (五)制定普惠性全流程创业扶持政策

  建立从项目准入到退出全流程创新创业政策,让有限的创新资源聚焦服务高水平项目。

  一是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市、新区联合制定项目准入规则,根据不同的社区建设载体、不同的项目进驻方向,结合社区各载体的建设进度,分步制定不同的准入条件,按照规范化的评估流程进行准入评估。

  二是设立特色扶持政策。由市、新区设立联合资金,对入驻项目在场地空间、研发投入、融资奖励、创业培训、科技服务、人才入驻等方面给予扶持。滨海湾新区在招商引资、项目成长、特色人才、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每年对入驻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入驻,不合格的视情况清退。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对招商中介推荐招引项目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招引主体一定的绩效奖励。

  来源: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观点地产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