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东莞年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部分(2022卷)。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东莞市辖区土地调查总面积24.60万公顷,湿地面积为249.77公顷;耕地面积为9117.82公顷;种植园用地面积为25393.37公顷;林地面积为37167.26公顷;草地面积为7257.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21394.3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1606.12公顷;水域用地面积为33126.2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725.08公顷。
中心城区建设
2021年,东莞市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品质建设,全力推进“一心两轴三片区”(指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的重点地区。其中,“一心”指市行政文化中心区,“两轴”指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和鸿福路山水文化轴,“三片区”指东莞国际商务区、三江六岸历史休闲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建设工作。
鳒鱼洲文化创意园整体开园并成为东莞文化新地标,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黄旗南麓文体带绿道一期工程建成开放,国际商务区首开区第三批土地完成出让,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完工,篮球中心及周边地区发展蓝图基本锚定;
同时,国际商务区一号基坑、市政配套设施、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与河道治理及市民活动中心项目、核心区立体慢行系统等一批市民关注度极高的重点工程已正式启动建设,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建成,标志着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行政文化中心区提升建设稳步推进
2021年,完成广发南市储备地出让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市博物馆新馆选址及用地规模,完成南广场国有建设用地确权手续,完成市博物馆新馆功能策划、展陈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编制成果草案;完成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城市设计和“鸿福路轴带”空间概念规划设计;形成市体育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概念规划初步成果;完成中心绿地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建筑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实施。
两轴三节点提升项目成效显著
2021年,完成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广发片区主体停车楼建设;完成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建设3A号桥主体工程施工并启动2号桥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黄旗广场、广发南市储备地土地出让前期工作;稳定黄旗一号地块开发建设项目地块开发规模、建设指标等前期条件;明确市民服务中心三期项目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及土地出让条件,加快推动项目地块控规调整;完成南城街道第一国际街区品质提升、海德集团第一国际街区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设计。
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全面铺开
2021年,完成市政配套设施项目纬一路示范段及宏图路线性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水涧头村拆迁安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持续推进东莞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与河道治理及市民活动中心项目、拆迁安置小区、商务区北部学校及一号基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首开区第三批三宗土地出让,开展首开区其余土地出让前期工作;编制出台重点片区项目设计改革政策,持续推行片区总设计师和城市综合运营商制度,推进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并启动商务区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及土地梯级开发政策研究;完成夜景照明、广告招牌、新基河全流域提升、新基河水动力、视觉标识系统、地下空间开发运营等专项研究编制,推动智慧城市与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地名规划、北部片区建筑概念设计、220kV篁村变电站选址及规划调整等规划研究。
三江六岸片区实施进程加快
2021年,完成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工程建设并对外开放,推动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统筹重要战略空间土地收储并开展前期研究;推进五大镇街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工作;启动迎宾慢行桥概念方案设计国际咨询工作;推进厚街水道慢行桥设计、莞城粮仓微改造项目整体策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滨江体育公园开发运营及机制及策划方案、莞城骑楼街活化改造工程、和园项目前期策划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深化全域规划专题研究,完善空间管控、综合交通、历史文化专题规划,启动生态保护、产业旅游、城市更新、新型公共交通等专题研究。
黄旗南片区开发基础不断夯实
2021年,完成黄旗南麓绿道一期及二期主线工程建设;启动黄旗南片区“T+O”公共空间骨架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同沙小环、儿童公园、体育公园TOD综合开发等项目;引入片区综合运营商,搭建政企协同的高效运作机制;引入国际知名团队开展片区“1+5+3+1”城市设计及专项专题研究,统筹谋划片区蓝图;锚定“保障企业合理权益和政府应有权益,政企共担开发成本”的土地权属重构原则,加快推进核心区土地整备工作;加快推进同沙片区重点文旅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同沙西片区高品质开发。
东莞篮球中心片区规划框架锚定
2021年,完成篮球中心场馆建筑提升设计及开发运营策划、片区城市设计及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片区土地权属摸查、土地整备、土地开发经济测算工作。
全市已收储土地1.26万亩
东莞市严格落实国家“增存挂钩”政策,加快推动闲置时间较长土地“再开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盘活存量用地283宗814.05公顷(12210.7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硬任务”533.33公顷(8000亩)要求;
实际累计处置闲置地200.55公顷(3008.25亩),其中属于省下达年度任务基数内的闲置地41公顷(615亩),占省任务基数121.23公顷(1818.4亩)的33.8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闲置地处置率在16%以上的年度处置任务。
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快审快批工作机制,全要素全流程提升审批效率,高效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全年累计已办理工业仓储用地变更土地使用条件业务181宗,面积762.25公顷(10893.73亩)(其中提容137宗,面积446.88公顷(6703.16亩)),增加工业厂房建筑面积504.89公顷,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原地增资、零地增容。
城市更新方面
2021年,东莞市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工作,推进实施“工改工”(指工业改造为工业、工业改新型产业、园区整治等多种模式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的情形)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工改工”整备、拆除700公顷,任务完成率105%,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承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年累计完成审查标图建库地块199宗,面积994公顷;更新单元划定方案48份次(含松山湖、水乡功能区审批的28份),面积988公顷;“1+N”(“1”是指一份请示文件,“N”是指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审批涉及改造方案、征地方案、收储方案、收地方案、供地方案等若干份方案)总体实施方案14宗(含松山湖、水乡功能区审批的8宗),面积77.4公顷。
全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529亿元,新增实施改造面积717公顷,累计完成各类改造面积635公顷。
2021年,累计完成土地公开出让成交额653.2886亿元(按签订合同统计),为全市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稳住经济基本面、城市经营管理、补齐民生短板等提供了强有力资源支撑。
其中商住(商业)用地已成交41宗,出让面积共179.2961公顷,出让总价款为607.4970亿;产业用地已成交85宗,出让面积共385.3489公顷,出让总价款为45.7916亿元。
全年累计供应重大项目建设用地75宗,面积共257.8300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0宗,面积共339.4922公顷;科研设计用地4宗,面积共44.7547公顷;医疗卫生用地1宗,面积共1.1020公顷。累计供应倍增企业的项目用地18宗,面积共41.2270公顷。
土地储备管理方面
2021年,东莞市按照“一个平台、两级联动”的土地收储机制,制定出台《东莞市土地储备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关于加强功能区土地收储的实施方案》,强化土地储备政策支撑,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土地收储,完成编制《东莞市2021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东莞市2021-2023年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落实年度收储计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强化规划计划管控。全年完成土地收储837.3873公顷,办理土地出库手续111宗约357.2667公顷。
城市发展空间拓展
“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是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主要内容。
2021年全市已收储土地1.26万亩,完成土地出让收入712.62亿元,盘活存量土地1.22万亩,“工改工”整备拆除10500万亩,拉动投资约530亿元;发挥“拓空间”统筹推动作用,进一步谋划“拓空间”接续创新升级。
来源: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东莞城市更新网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