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级生态村(社区)再次扩容,将突破500个,达到503个,全市84%的村(社区)贴上市级“生态标签”。近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莞城兴塘社区、常平九江水村等6个村(社区)创建东莞市生态村(社区)工作已通过考核验收,现正接受公示。
据介绍,从2011年8月起,东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市级生态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市级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纳入各镇街、村(社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范畴。自开展市级生态村(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各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市593个村(社区)已有497个村(社区)成功晋级市级生态村(社区),无论创建数量,还是创建比率,都走在全省前列。
昨日,市环保局表示,按照国家生态市建设基本条件和要求,全市国家级生态乡镇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而一个镇街要成为国家生态乡镇的“硬指标”,就是要有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这意味着市级生态村(社区)的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市的基础性工程。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将巩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以创建带动生态文明深化建设。继续深化创建工作,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水乡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等,积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今年将力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东莞。
城市居于山水间 打造现代生态都市
如今,“制造业名城”或不足以展现东莞的城市形象。一直以来,东莞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打造现代生态都市。在东莞丰富的山水资源基底上,东莞形成了“一半山水一半城,城市就在山水间”的整体格局。在2017年《全国生态城市绿皮书》报告中,东莞在全国排名第八,等级为“很健康”。
据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数量排行榜》显示,东莞拥有上千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公园数量为1223个,居于全国第一。截至2015年,东莞森林公园拥有14个,总面积达357.58平方公里;东莞实地公园14个,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城市绿道长达955.9公里;东莞森林覆盖率为37.4%,林木绿化率达41.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3平方米。
此外,东莞还打响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未来五年,东莞将投入近500亿元治水,推动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蓝图。
文体配套设施覆盖各镇街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基层
过去,东莞被外界称为“文化沙漠”,而这样的标签已被东莞撕掉。近年来,东莞致力于加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基层延伸,向深处拓展。
从文体设施方面来看,截至2014年,东莞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13244个,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1703.4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2.2平方米,在珠三角9市中位于第一。立足公共文化服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全面建成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包括1个中心馆、52个分馆、102个服务站、20个自助图书馆、20个ATM图书馆。过去一年,全市1058万人次在图书馆充电,平均每天有2.89万人次市民进图书馆享受阅读时光,持证读者人均借阅8册书。
为推进镇村文明建设上新台阶,以茶山镇为例,其启动了“一村一品牌”建设工作,各村(社区)依据实际,挖掘自身独特建村历史、名人轶事、村风民俗,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掀起村居品牌建设热潮。据了解,茶山村已完成旧墙翻新约3000平方米,文化墙绘约900平方米,旧路升级改造总长1.2公里。
而从文化消费来看,市文广新局广电科透露,截至2016年底,东莞有98座电影院,591块银幕,几乎基本覆盖了全市。其中,2016年全年总观影人数约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高于全国同比增长的8.89%。另外,东莞市委、市政府还大力扶持音乐艺术产业的发展,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的目标,着力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建立“政府扶持、目标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办团、院线营销”音乐剧创作生产的“东莞模式”,在十年里先后创编生产14部原创音乐剧。
(整理东莞阳光网、南方都市报)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