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中山路和长江路的交界处,大鳌溪村原有村集体物业的一处连片旧厂房。经过近一年的“三旧改造”,近日一个占地40亩的“中国风”文化产业园露出新面貌。东区去年以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创新驱动,指导辖区内各经联社对低效厂房升级改造,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提质增效,助力产业升级转型,同时还增加了村属物业的租金收入。目前东区仍有三处“三旧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
沿着中山路,从原长江美食城进入鳌长路数百米后,可以看到左边有一个“中国风”牌坊式的大门,走进去是一片还在最后施工中的工地,但园区的大致面貌已浮现。左边是有着砖红色波浪式屋顶的单层建筑,另一侧数栋厂房的外立面则是岭南山墙中常用的锅耳墙造型。这是东区指导大鳌溪经联社对低效工业厂房进行升级的“三旧改造”项目之一,命名为东城里文化产业园。
据东城里文化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任鹏介绍,整个园区以“中国风”为设计理念,融合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同时结合中山本地文化,加入四季元素,配有园中小品、景墙设计、植物搭配等。这里共有2栋多层写字楼和10栋厂房,去年5月份改造之前,这里是一片毫无特色、贴着瓷片和锌铁棚搭就的连片厂房和宿舍楼。任鹏介绍,这个项目占地40亩,是大鳌溪经联社的村集体物业,原来出租给一家展示柜制造企业,每年给村的物业租金大概200万元。“原来每平方米租金仅10元。经过改造后,预计产业园的物业租金每平方米可以提升至40到50元,每年给村集体的租金可达600万元,提高三倍。”
对于大鳌溪经联社来说,此次园区的连片改造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集体物业获得了增值,同时各类科技产业的进驻和发展也将带动村各类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低效厂房变身科技类、创新类产业园,实现了“腾笼换鸟”,助力产业升级。“项目去年5月启动改造,7月启动招商,目前招商进展很顺利,有很多科技类、创意类、文化类企业已确定进驻。”任鹏介绍,目前还正在与华为城市创新中心项目洽谈,“如果引入成功,将为中山的企业提供先进的科创经验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东区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辖区经联社低效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共有三处项目正在进行中,除了东城里产业园,还有位于新村的紫马科技创新产业园和起湾社区的一处项目。通过对经联社物业建设升级,把原有旧厂房打造成以展示区、创业孵化区、现代办公区于一体的多功能办公区,设置准入门槛,实行精准招商,主动承接科技创新的产业项目。同时,结合乡村实地特征,鼓励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山日报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