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一个荣誉。”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说。对于正在开展的这项工作,东莞全市上下有更深的思量和更高的追求,这既是延续历史文脉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2016年4月召开的东莞市国家历史名城申报工作初报会议
虎门炮台旧址
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东莞“乡愁”
潘新潮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主要的是要给东莞戴上一个“紧箍咒”,要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约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发展。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蚝岗村的蚝岗贝丘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也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珠三角第一村”和“东莞历史文化的基石”。“东莞”之名始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相传因地处广州之东并盛产莞草而得名。5000多年来,东莞逐步奠定了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历史地位,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近现代工业遗产。
多年来,东莞在保护历史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留住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和历史地段或因认识不到位,或受利益驱使,被拆除改造,留下了无法挽回的伤痛和遗憾。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近年来,东莞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希望记得住乡愁。对东莞人来说,这些被拆除的历史遗迹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更是“会说话”的乡愁。因此,无论是太平手袋厂还是振华路骑楼、道生园被拆除,都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痛定思痛,东莞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不断箍牢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紧箍咒”。潘新潮认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利于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更好地延续东莞历史文脉,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留住东莞人民的“乡愁”。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表示:“东莞现在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我觉得很高兴,我力挺东莞的申报。申报不是为了搞政绩,而是为了东莞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完善和发展。”
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