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了解到,去年年底,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东莞进行了环保督察,反馈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东莞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经过努力,在2017年东莞市截污管网建设工作实现了从“点火启动”到“加速推进”的转变,超额完成了5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的年度任务。
东莞市成立了市污水治理工程指挥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分别担任副总指挥。针对管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建立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即市领导研究解决全市共性问题,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重点难点问题,现场指挥部讨论落实具体事项。
东莞市制定了专项考核评价办法,每十天对镇街三个批次管网工程进度进行考核排名,考核结果直接抄送市领导、相关部门及镇街主要领导。同时,市现场指挥部落实“每天一快报、每周一通报”,即时更新和通报管网建设最新进度。
在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对管网建设落后镇街进行约谈的制度。市委书记吕业升在今年2月份约谈了管网建设工作推进不理想的镇街,喻丽君和张春扬在近期8次约谈周工作进度滞后的镇街。
此外,东莞市现场指挥部开展检查督导工作。市现场指挥部建立督导日志,对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指导及后续跟踪。截至目前已出动540人次、现场检查1801次。对整改落实不到位而导致进度严重滞后的镇街,市现场指挥部进行预警通知,共发出预警函20份。
截至12月6日,东莞全市今年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网507.886公里。12月以来,东莞以每天5-6公里速度全力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截至12月24日,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网623.86公里,加上实施计划外各镇街自行建设的80公里,2017年新增管网超过700公里,已建管网累计达到2512公里。
40条示范河涌水质明显改善
为加快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根据《东莞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东环〔2017〕236号)要求,以长安人民涌、东城老围河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试验取得的成效为基础,全市在2017年11月开始实施44条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
在各部门、镇街(园区)、技术服务单位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配合推动下,目前,示范项目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据第三方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0条河涌水质已基本消除黑臭(透明度>25厘米,溶解氧>2毫克/升,氧化还原电位>50毫伏,氨氮<8毫克/升),完成了春节前的整治任务目标。其中,南城(白马大氹)、高埗(三保路横排涌)、松山湖(埔心排渠、下沙排渠、文庙排渠)、大朗(竹高陂排渠)、大岭山(连平河+梅林支流)、麻涌(麻一涌)、樟木头(上南水库排洪渠)、东坑(炭步渠)、横沥(石涌新排渠)、塘厦(契爷石河、鸡爪河)、凤岗(虾公潭水)、石排(海仔河)、石龙(中山公园湖涌)、企石(南坑排站主排渠)、中堂(湛翠涌)、万江(高基涌)、清溪(龙眼坑水)、洪梅(夏汇排渠)等河涌整治示范项目已通过验收,整治效果明显。
东莞市环保局透露,本次示范项目招标共有15家供应商(联合体)通过相关审查进入评标环节,最终确定4家为合格技术服务单位,加上之前开展人民涌、老围河污染整治试验的杨院士团队,本次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共引进了5家拥有先进水污染治理技术和经验的技术服务单位,为下一步全市重点污染河涌整治提供了多个成功的示范案例。
通过公开招投标和镇街(园区)自行谈判引进更多的技术服务单位,有效降低了示范项目的整治成本。经统计,市统一招标的30个示范项目完成整治所需投入资金由原计划的2.95亿元(281.2元/平方米)下降至合同价的2.01亿元(197.97元/平方米),总体成本压缩了31.9%。
根据督导组的现场监督检查、镇街(园区)日常检查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问卷反映,示范项目周边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普遍认为示范项目的水质对比以前有所改善,对水污染治理的效果表示满意。
市环保局表示,接下来,东莞市将以此次重污染河涌整治示范项目经验为基础,做好示范项目技术服务单位后续运营维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水质稳定消除黑臭并结合当地实际实施水质提升。同时积极推进2018年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条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项目。
(资料整理自羊城晚报、东莞环保局官网)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