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事关社会民生,政府是如何解答的?
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副主任吴宏耀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注2018中央一号文件 有何亮点之处?
亮点1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韩俊对此表示,这项改革必须守住底线,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并不是让城里人下乡去买房置地。
韩俊解释说,这是借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在总结有关试点县市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改革任务。
韩俊同时表示,宅基地“三权分置”与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很大的不同。如,承包地的经营权鼓励流转、鼓励适度集中,而宅基地并不鼓励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韩俊同时强调,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不能强迫农民以放弃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进城落户。
韩俊说,下一步在改革试点中要认真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特别是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法理研究;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形式,鼓励各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亮点2
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作出全面谋划,明确提出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韩俊在发布会上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没有投入作保障,喊是喊不出来的,干也是干不出名堂来的。”
韩俊介绍,文件明确提出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他说,“需要说明的是,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规违法变相举债。”
同时,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根据部署,下一步要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
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方面,韩俊表示,长期以来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直接用在农村建设的比重较低。今后要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部分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韩俊还说,文件提出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好了这项政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关链接
东莞公布一号文 聚焦生态环境城市品质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召开今年以来首场新闻发布会,公布2018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推动美丽东莞建设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若干意见》。记者了解到,这是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继2013年以来,首次将关注点从聚焦实体经济及产业发展等经济领域转移到聚焦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
笔者注意到,该“一号文”共分为七部分,从规划引领、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彰显品位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干货”,全面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绝非表示东莞放松了对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涛指出,今年东莞市委一号文的主题是“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份一号文件,充分体现出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经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品质提升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
此外,东莞还将通过“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大气、土壤、固废污染治理”“加快引导落后产能整治退出”“着力抓好交通拥堵治理”“坚决打赢‘两违’治理攻坚战”等5条措施补齐短板,改善美丽东莞建设薄弱环节,以及“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着力推动滨海、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大力推进广深高速创新带‘1+1+11’示范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和TOD综合开发”等9条措施,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按照计划,东莞市从今年至2020年,分三年推进美丽东莞建设,力争“一年扎实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实现跃升”。目前,东莞市政府已初步收集重点示范项目65项,其中已明确投资估算的项目54项,总投资额达到636.94亿元以上。预计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东莞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全方位跃升,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东莞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房掌柜综合整理自央广网、南方日报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