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四:割韭菜与去杠杆的纠结(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018年,必定是中国经济结构及各种利益深度调配的一年,这在年初的两会后就能显见。
而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房地产税的出台时间表出炉和国税地税合并,以及中央指定的全面去杠杆的战略布局,已经从顶层设计上,决定了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走向。
然而,如果不触碰土地财政的根本,在巨额的地方债务下,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在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尤其显得紧迫。
7月13日,财政部发布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这意味着,在全国楼市调控持续升级的高压下,依然未挡住地方政府卖地的热情。
而随着从去年开始的城市“人才大战”,西安、杭州、上海、武汉等20说个一线及准一线城市乃至二线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抢房潮,这一数据尤以西安为最,据统计,截止到7月中旬,自2017年3月西安实施户籍新政以来,落户人口已超过75万。这已经是这座城市去年一年落户人口的十几倍。
但随之而来的楼市乱象正式开启,房价大涨、市场供不应求,摇号摇出腐败及暗箱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在深圳还出现了“5000万蹲”的怪异现象。为了抢到房子,许多人使劲浑身解数,用尽各种关系,只为在一二手房价倒挂的情况下分得最后一杯炒房的果实。
在许多资深人士看来,所谓的城市人才大战,可能是地方城市的最后一轮“割韭菜”行动,而在这场决定未来家庭阶层的大战中,每个人呈现出的疯狂与无奈,恰似一幕楼市众生相,人性的弱点与盲目完全暴露。
或许,在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其中的荒诞与怪异,可能比一场科幻片还精彩。
当然,后续故事的结尾大家已经看到了一部分,除了留下的一地鸡毛和荒诞的故事外,未来到底还能留下什么?只能交给时间来定夺!
一段故事讲完,但结尾如何?尤其楼市的下半场如何进行?我们试着来大胆做几个预测:
预测一:“割韭菜”行动继续,房企和炒房者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去杠杆行动持续深入,房企的日子将更加难过。融资成本继续高企,高周转下的房企销售面对近似一刀切的调控升级,与各方的博弈将继续加剧。
而近期部分城市传出的“要求现房销售”的严格规定,对于依靠高周转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件雪上加霜的致命一击。
同样的,炒房者也面临被套牢的危险,尤其面对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的技术成熟和房地产税的加速推进,留给炒房者抽身的时间已经不多。
预测二:土地财政正走向终结 地方财政新时代即将来临
实际上,从1993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以来,每一次的楼市调控后,都会迎来一次新的涨价潮,以至于在许多人的眼中,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降价,只有涨得多少。
而究其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多年未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如果土地财政这一局面无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旧有格局永远不会被打破。
因此,如何从顶层设计与长效机制上,破除土地财政,是中央与地方政府深入博弈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如今,随着国税地税合并大幕的拉开,未来财政结构将发生根本变化,根据经济学家的普遍看法,我们可以看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难题,需要改变目前单纯依靠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作为主要收入的地方财政现状。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将有助于健全地方税体系,可能为下一步房产税、个税等直接税的改革铺路。
预测三:房住不炒将成为现实
这一点毋庸置疑,自“房住不炒”的基调发布后,一切的楼市调控,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实际上,在后续提到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是为这一基调做了顶层的配套制度建设。
于是,在今年上半年,才有了如深圳6月5日发布的新的住房改革制度中提到的“计划到 2035 年新增 170 万套住房,其中保障房比例要占到 60%。”也才有了如河北省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到的“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的思路。
当然,这还只是建立房住不炒制度的第一步,未来如何从长效机制上建立平稳、健康、持续的房地产市场新局面,则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