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中海以70.06亿元拿下上海长风地块6B、7C地块,平均楼板价为2.24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29%,一举夺下“全国总价地王”称号。直到2012年5月,该地块项目中海紫御豪庭才最终入市,均价定在3.8-4.5万元/平方米,远低于原来市场预期7万元左右的单价。
2013年,中海37亿元拿下上海闵行区梅陇新中心A街坊商住地块,折合楼板价1.87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15%,创下2013年上半年最高溢价水平。
随后3年,中海在上海土地市场保持沉寂,直到2017年,中海再次以50.9亿元、并刷新楼板价的价格竞得松江小昆山三幅住宅用地,楼板价分别为3.0045万元/平方米、3.09万元/平方米和3.06万元/平方米。
而在2017年,上海也迎来土拍规则变化,招标挂牌复合方式的回归令宅地热潮降温明显,而中海也开始转向城市更新等低成本、高收益的拿地方式。
2018年10月11日,中海联合体以底价93.99亿元拿下红旗村旧改项目,楼板价约为4.12万元/平方米,分拆计算住宅部分楼板价约为5.2万元/平方米,商办部分楼板价约1.55万元/平方米,而周边项目的售价可达10万元/平方米。
不过,想要迅速扩大规模,依靠周期相对漫长的旧改显然不够。2019年初,崔帅曾公开表示,2020年中海地产上海公司销售目标为300亿元。
2019年,中海在上海仅有两宗地块入账,包括年初39.79亿元零溢价竞得普陀区内环内宅地,9月份,再以12.42亿元的价格投得长宁十年来的首块宅地,溢价率仅为2.3%。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受土拍政策、楼市以稳为主基调以及房企融资趋紧影响,上海土地整体溢价率不高,其中2019年底价成交地块占总出让地块比例近八成。
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地产融资有所放松,长三角城市群的土地市场开始回暖。有业内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称,“以后没政府支持的土地会多起来,政府也要提早应对企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据4月11日上海松江区两宗宅地挂牌信息显示:地块有效申请人不足6人,直接采用挂牌方式出让。只要申请人数不超过5人,就无需打分,直接竞价拍卖,价高者得。
而之前的规则是一旦超过3人,就必须先打分,以至于资质分数高的大央企、头部房企往往在上海容易拿到地,而其他房企则相对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意味着土地出让在更市场化的道路上,向价高者得,同时防止房企围标低价拿地的方向改变。
“理论上以后地块出现溢价情况的越来越多。但是也要看起拍价和土地本身质地。20%以内溢价都正常的。”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