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掌柜小程序端
在楼市调控叠加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红星系也撑不住了。
1月8日,建发股份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建发股份正在筹划通过现金方式协议收购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超过30%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建发股份可能成为红星美凯龙控股股东。
债务压顶
从小木匠做到中国家居业大佬,车建新和他一手创立的红星美凯龙一度成为商界佳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红星美凯龙凭借大体量的自持商场和不断增长的营收而被称作“超级包租公”。
然而,疫情和地产行业下行的双重冲击下,红星美凯龙一步步走向深渊。近几年红星美凯龙收入及利润双双下滑,其财务随之亮起红灯。
根据红星美凯龙历年年报披露,2019年,其营收尚能维持增长,当年录得营收164.69亿元,同比增长15.7%;而2020年和2021年,红星美凯龙的形势急转直下,其中,2020年营收同比减少13.56%至142.36亿元,2021年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回血的情况下,营收同比增幅仅8.97%,为155.13亿元,比不上2019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的净利润迅速下滑,2020年其净利润更是暴跌61.37%。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1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0亿元、17.31亿元、20.5亿元。可以看到,即便是2021年净利润略微出现回升,红星美凯龙的净利润较2019年而言,依然出现了腰斩。
面对困局,车建新从未停止自救的脚步。2021年至今,车建新三番五次出手,一方面积极融资,另一方面通过向出售股权和资产包的方式快速套现。
2021年,红星美凯龙先是提交一份37亿元规模的定增方案,获得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机构认购;再将红星融资租赁、红星商业保理2家全资子公司,以约12.09亿元的价格售予红星控股;此后又将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及红星地产70%股权给远洋系;美凯龙物业80%股权也被出售给旭辉永升服务。
接连的交易让红星系“回血”超70亿元。可惜的是,在巨额债务面前,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据红星控股2022年中期财报,截至报告期末,其在手货币资金为87.56亿元,而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超过250亿元。
加之业绩方面毫无起色,红星美凯龙的局势愈发焦灼。2022年度1-9月,红星美凯龙实现营收104.84亿元,归母净利润13.18亿元。
红星美凯龙是车建新手中现有为数不多的筹码之一。不过,引入建发股份是否会让红星美凯龙高喘上一口气还无法作出定论,据建发股份方面称,其收购计划中并不包含承接红星美凯龙全部债务,具体内容尚在商议中。
共赢的奔赴?
近年来,建发股份还大力拓展消费品业务,并成立了消费品事业部,以聚集业务资源,合力探索消费品运营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建发股份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要在已有的汽车、酒类、轻纺产品及乳制品的基础上,拓展更多消费品品类。
上述人士认为,通过此次交易,建发股份将涉足万亿家居消费市场,通过拓展家居、建材等消费品品类,进一步夯实供应链业务版图优势。
作为国内家居零售龙头,红星美凯龙在家居、建材方面的优势与建发股份供应链运营业务存在高度契合。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1年红星美凯龙零售额占家居连锁商场份额的比重达到17.5%,持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几乎是第二名至第五名的总和。根据红星美凯龙最新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经营了94家自营商场,284家委管商场,通过战略合作经营8家家居商场。同时,红星美凯龙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57家特许经营家居建材项目,共包括476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
在市场规模方面,2021年我国家居市场销售额为5.1万亿元,2017-2021年市场复合增速为5.4%。其中,家居零售市场销售额达3.5万亿元,2017-2021年市场复合增速为6.0%,略高于家居市场整体。随着当前地产需求侧政策加码,以及消费升级、存量市场带来改造需求,加之国家大力鼓励包括住房、汽车、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家居消费需求有望持续回暖。
对于红星美凯龙及其母公司红星控股而言,建发股份国资控股的背景及其背后的资源、实力,有望带动红星美凯龙经营业务更上一层楼。在业务侧,红星美凯龙有望更好地深耕华东、辐射华南,为持续回暖的家居消费需求进行前瞻布局。根据红星美凯龙披露数据,即便受2022年上半年疫情扰动的影响,其华东(不含上海)地区仍实现营收同比增长7.9%、华南地区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1.7%。
“这是一次共赢的奔赴,通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各方打开未来发展空间。”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说。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