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谁也没能想到2008年的“严冬”会来得如此猛烈,而各级政府参与“救市”之后的市场反应又如此清冷。其实造成这种状况应该说和业界种种一直在左右市场的误论不无关系。
误论之一:“房地产业不再是支柱产业”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说法曾经一度不让再提。直到近期温总理讲话才使用了“重要支柱产业”的字眼。事实上,房地产业前承投资、后接内需,本来就是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支柱产业。
误论之二:“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
说“房地产业曾经有过暴利”或者说“一部分房地产企业曾经有过暴利”抑或者说“个别房地产企业今天仍有暴利”都不为过,但如果今天还坚持一概地说“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就大错特错了。今天的房地产业已经整体上进入了“薄利”或者“微利”的时代,其原因显而易见并且是综合性的——地价高涨、拆迁成本上升、材料成本提高、财务负担过重、税费繁多且多为预提以及产品滞销等等。
误论之三:“开发商多半是坏人”
由于行业发展较快,有效监管不力,业内的确呈现鱼龙混杂的状态。但是,倘若没有广大开发商的积极参与,中国不可能出现今天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形象的现状。舆论广泛地把开发商“妖魔化”,是对“重要支柱产业”的不公正和不尊重。
误论之四:“救市就是救开发商”
此次政府救楼市的真正背景是希望通过房地产业这个足以拉动130个关联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地引动投资和内需。然而一些专家和媒体却误认为政府救市的目的是救开发商。其实,开发商是“重要支柱产业”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创新主体,而且早已不再是所谓的“强势群体”,真的不应该成为被拯救的对象之一吗?完全不顾开发商的生存条件,楼市还能救活吗?
误论之五:“救市会让房价再上扬”
此次救市,房价普遍和迅速上扬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全球性的经济低迷对人们的投资消费信心有影响,大量的存量房尚待消化,产品的可选性增多以及开发商已逐步理性化等。
误论之六:“房价大跌无碍于经济稳定”
其实,如果今天的房地产企业真的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的话,广泛的降价行动早已开始了。对于许多负债累累而已几无利润的企业来说,降价本来十分困难,何况还要应对前期已购房的业主们的退赔要求。如果房地产企业都真的到了不得不集体贴本甩卖的时候,这个行业将被摧毁,国家经济将会深陷泥潭。
误论之七:“过三四年再买房子”
引导百姓“过三四年再买房子”的企业本身并没有过三四年再卖房子。各级政府出了那么多的救市之策,而老百姓却一致按金不动,可能只会让本来可以早到的经济春天迟来。
误论之八:“楼市已进入长期下行通道”
我曾在《中国房地产业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发展好景》一文中述及40个支持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正面因素。这些因素至今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当代房地产业如今才刚刚起步。
误论之九:“行业内的洗牌很容易”
不少官员和专家们将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和整顿寄望于业内的重新“洗牌”。其实,企业的并购整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规模的企业当前未必有充裕的资金,想出让的企业又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风险,加之企业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差异等,中国房地产行业内的大规模洗牌重组行为不太容易发生。
误论之十:“不救楼市也能度过经济危机”
如果放任楼市长期低迷下行,将会直接引发银行呆坏账增加、失业率上升、资产流动性减缓、内需市场萧条和诸多相关行业发展滞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对楼市的拯救行动不能够松懈和放弃。楼市的复苏将是经济回升的重要标志。
有如上诸多误论的存在,倘若我们都不去加以思考和纠正,受害的将远远不止是房地产这个行业。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