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9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鲜蛋价格上涨23.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3.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3%,酒类价格上涨6.6%。
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3%,鞋价格上涨0.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5%,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4%。其中,西药价格下降0.5%,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2.4%,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6%。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0%,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4.7%,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4.2%,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9%,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2.6%;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2.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6%,文娱费价格上涨1.9%,旅游价格上涨4.6%,文娱和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4%。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1%,建房及非毛坯材料价格上涨5.4%,住房租金价格上涨5.9%。
据测算,在6月份6.4%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
各类商品环比价格变动情况
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28个百分点(5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则是下降0.3%,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08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上涨6.3%,涨幅比5月份扩大4.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4%,涨幅比5月份扩大8.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环比上涨2.0%,涨幅比5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鲜蛋价格环比上涨4.6%,但涨幅比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上述三类食品价格上涨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5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环比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36个百分点。
6月份,鲜菜、鲜果价格环比继续下降,降幅分别为0.8%和13.5%,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33个百分点,与5月份基本相同。
6月份,非食品价格与上月持平,减缓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5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16个百分点)。其中,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三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0.2%和0.3%,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三类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0.1%和0.1%。
CPI创新高是被“猪”拱上去的
7月9日,顾客在北京一家超市选购猪肉
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猪肉价格上涨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不仅直接影响食品价格,甚至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
中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数据也显示,仅今年6月份,猪肉价格就环比上涨了13.3%。
此前一个月,食品价格环比一度下降了0.3%,然而被猪肉“绑架”之后,食品价格环比再拾升势。
在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尤宏业看来,当前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猪肉价格是2007年以来的历史低点,养猪户因此减少养殖,进而导致供应出现偏低所致。
来自上海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的数据显示,6月初,生猪平均出场价格是18.05元/公斤,而到7月1日,这一价格已经上涨到了19.31元/公斤,一个月的涨幅就达到了7%。
经过中间环节,到达菜市场和超市的时候,猪肉价格让消费者咋舌。
CPI涨幅有望在四季度明显回落
从2010年7月份开始的这一轮物价较快上涨,已经一年。从3.3%到6.4%,CPI同比涨幅一路攀升。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一个问题最牵动人心——“破六”之后CPI何时出现拐点?
“CPI在6月份‘破六’,更多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涨价的翘尾因素在今年上半年积累的滞后反映,翘尾因素已经达到顶峰,不必恐慌。相反,其实不少新涨价因素在国家调控作用下正在收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6月份6.4%的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
环比数据更能反映价格的最新变动情况。0.1%、0.1%、0.3%,最近三个月的CPI环比涨幅显示出,当前新涨价因素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大家谈论的成本推动因素,这是事实,但成本上涨的同时往往还会推动技术进步,可以部分消化价格的上涨。”张立群特别强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此前曾经明确表示,下半年由于翘尾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CPI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预计,CPI同比涨幅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回稳,到四季度会明显回落。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