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探索新路径 “抱团”开发抗风险
东莞的商业地产,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为什么,在这几年,东莞的商业地产又开始掀起这一股各路资本“抱团”演绎商业地产大战的格局?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国内商业用房均价为3900多元/平方米,目前,商业用房均价为7616元/平方米,十多年间,商业地产价格增长了不到两倍。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深圳研究总监林建晖认为:“商业地产后续上升空间巨大,这也是各种资本进军商业地产项目的原因所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住宅市场楼市调控政策从紧,商业地产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成为业内共识。而另一方面,在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的眼中,东莞的转型升级给东莞商业地产带来了一次特有的重新发力的机会。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又称“中国脑库”,英文简称CDI)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研究指出,大规模资本进入商业地产这一现象,是东莞这几年的一种趋势。东莞的产业转型,需要在原来的工业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规模化运营。这就需要相关的高端综合服务业的配套。因而,各路资本进入东莞商业地产,正是看中了东莞产业升级的需求所在。这一研究与世邦魏理仕的观察不谋而合。
但相应的,随着银根收紧,如此大规模体量的商业地产的开发,以及对大规模资本的需求,催生了各投资主体“抱团”趋势的出现。
宋丁说,各路资本“抱团”开发,一方面来自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资金紧迫。另一方面,则在于他们在东莞开发如此大规模商业地产的经验不足,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降低风险。
一般而言,商业地产的开发风险为住宅市场的3-4倍。其更大的挑战来源于项目日后的运营管理能力。因而,“抱团”开发,能更好地完成资源互补的整合需求。
而在东莞业内人士的眼中,台资与温商资本的“抱团”也来自于他们的投资习惯,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商业地产开发。在他们的带动下,东莞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学会“抱团”投资。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不单纯是市场行为 政府引导也助力
观察这些企业抱团开发商业地产的模式,无一例外均选择了共同出资组成相应的投资公司。投资项目均为巨无霸体量商业项目。
以台商大厦为例,出资额最高的郭山辉任董事长。未来,这些投资人共同出资组建的投资公司,不排除继续开发其他项目的可能性。
而这一抱团开发模式的出现,除了市场需要,政府在背后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台商大厦总经理石涛在回忆台商大厦的筹备情况时特别强调,在时任会长郭山辉先生(现任“全国台企联”会长)牵头下,“并经过东莞政府领导的全力促成”,最终开启了东莞市第一地标建筑的新篇章。
“把23家民营企业聚合在一起,除了政府,又是谁才有这么大的能力?”经济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林江研究分析,23家民企抱团开发投资大厦,政府在背后的影子同样存在。东莞的企业虽然比较团结,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让他们比较少进行业务上的合作。他认为,这一次的联合很是难得。
“23家民营企业联合在一起,不仅增加了项目的竞争力,在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时,也增加了砝码。”林江说。
而从近几年的土地出让可以看出,由于东莞城市升级的需要,大体量的商业金融地块的推出,成为投资者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提。陈骏良表示,东莞的中央生活区最后变身为中央商务区,正是市政府对于商业业态引导的结果。
但另一方面,这些大规模商业地产项目的运作,意在成为东莞的标志性建筑。对于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林江建议,政府应该对项目的开发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证。目前,这类超大规模商业体量很多集中在东莞大道两侧及周边。他认为,政府在引导过程中,必须对周边的环境和交通流量等进行详细论证评估;未来,随着写字楼和商业等正式投入运作,在上下班高峰期,这里是否会形成交通黑点等。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商业地产投入运作,配套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一旦这些项目成功出租,餐厅、学校、其他的合理配套问题如何解决?
而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管理系主任、高级经济师吴运建的眼中,台商、温州资本进行“抱团”运作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东莞民营企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抱团”运作还比较缺乏经验。因而,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协商、做好事先的约定和相关的协议避免纠纷矛盾极为重要。否则,因为意见的多元或将影响到决策的进度和平衡性。
而在瑞峰置业总经理陈强看来,多元投资主体的合作,项目最后将是平衡的产物,“难出精品”。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