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开工800万套 保障房目标下调?
8月10日,路透社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2012年的保障房开工计划或将调整为800万套,较此前中央政府设定的1000万套的开工目标缩减两成。截至目前,官方尚未确认此消息的真实性。8月10日恰好是中央多部委要求各省火速上报年内新开工保障房工程投资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的最后期限
??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于数日前突然联合下文,要求各省在8月10日前上报本年度新开工保障房的套数、工程总投资、政府投资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一场覆盖全国的「大摸底」竟然只给10天期限。仓促而至的行政命令使地方诸省和市场纷纷猜测中央多部委急于拿到各地保障房建设相关数据的原因。两条消息相结合,使市场上有关2012年保障房建设目标或下调20%的传闻显得不像是空穴来风。
「下调保障房建设目标合情合理。中央再如何急切地想要改善民生和改善政府形象,也得正视地方政府既缺钱又缺动力的现实。死撑着不下调目标、结果没几个省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还不如现在就重新评估保障房建设目标和进度是否合理。」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赵晓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则向本报透露,目前尚未得到任何中国政府机构或官方媒体确认消息来源。但市场对各地能否如期完成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这个「硬任务」一直强烈质疑,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很大。不过,他预计2011年的建设目标和未来5年的建设总量不会下调,「今年1000万套的建设目标写入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设3600万套的目标则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中央政府用白纸黑字向国民做出的改善民生承诺,岂能说变就变?」
善政兑现需制度护航
保障房建设的现状就是,中央豪情万丈、急于在短期内还清民生工程的「历史欠债」,地方政府则是有心无力。海南省陵水县的一位官员就向本报记者坦言,当地财政收入几乎都来自土地出让。虽然今年该县的保障房建设指标不多,但项目资金也几乎由社会自筹。至于明年及之后几年的资金持续投入问题,甚至今年保障房项目后期的道路、公建等配套资金问题,「仍在想办法」。这实际是内地大部分地区保障房建设的尴尬现状。因此,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专业人士一再强调,要警惕保障房建设的大跃进;一项善政要真正兑现,必须有一套系统、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驾护航。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韩传峰认为,发挥、提升中国保障住房政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必须从立法、规划与体制层面突破。他指出,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住房保障法都是国家大法,中国也应尽快制定专门的住宅法和住房保障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房的建设体系。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还指出,要消除目前住房市场上的供给短缺、企业参建保障房动力短缺,中国必须推进制度创新。
吸引民间资本尊重市场规律
香港大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赵晓斌认为,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就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必须让民间资本看到可预期的收益。」而在如何「让民间资本看到可预期的收益」的问题上,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沈普芳的答案就是八个字???让利于民,制度创新。「比如参与公租房建设,可以考虑我们和地方政府共同持有房屋的产权?或在退出机制上给予更多政策?这样即使前期投资缺乏盈利,企业将来也可以在产权升值或长期资金回报上有所补偿。」广东省住建厅的一位官员表示,消除目前住房市场上的供给短缺不应仅局限于由政府投资建房,只需要政策上做出调整,承认「城中村」和小产权房的合法性,就可以缓解资金和土地方面的压力。对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呼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谨防地方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不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是其他企业发行用于保障房建设的债券,都一定要专款专用,同时对企业债的发行也要有一个总量控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如果发债融资,需要公布很详细的资讯,有利于融资平台的透明化运作,也有利于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