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住房保障范围就是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没有房子和住房困难的人群等;保障方式主要包括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这两年实物保障多一点,“十二五”末以后,逐步转到货币补贴为主;在保障机制上主要涉及投入机制和建设管理分配运营机制,这两方面正在不断完善;到“十二五”末,保障率达到户数的20%左右,到2020年,绝大多数城镇居民都能住到成套的符合文明、健康要求的房子当中。保障原则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小户型、功能全、质量好。
多措施保证分配公平
在姜伟新看来,有关住房公平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保障率。第二是执行当中的个人财产的占有,也就是说会不会有人借这个机会谋取利益。姜伟新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可以出售的房子将来在销售上牟利的问题。
据介绍,对此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例,一是户型设计限定在60平方米以内,保证一般收入较高的家庭不会住那么小的房子。二是条件审查,必须是低收入,当然由于管理漏洞也出现了个别现象,即开着宝马去买经济适用房。三是政策上进行限定,经济适用房5年内不能上市,只能自住,5年后也只能卖给政府,以及80%~90%的土地收益必须由政府收回。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坦言,明年将会有大批的保障性住房进入到分配环节,因此这类由政府出资或主导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目前看来,在保证公平公正的问题方面,立法层面的缺失是一个大的问题。
齐骥表示,必须建立纠错机制,一旦发现有人骗租,通过不合法或者虚报信息的情况得到住房,就应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为了严肃这个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是第一清退,第二5年之内不再有申请的资格。我们希望,法规健全以后,处罚可以更严厉一些。此外,对公职人员的违规行为也应严加处理。
财政部:资金来源可持续
针对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问题和可持续问题,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表示,从目前来看,资金来源问题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首先,在政策设计上是可持续的,有中期的目标,有近期的具体任务分解,有资金政策的具体保证。同时,11个品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不是政府全包,有不同的保障形式,实行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所以从资金渠道上、资金政策和安排上,并不是像社会议论的那样,1.3万亿政府压力过大,不能保障。
王保安说,从优惠政策的设计上,包括土地出让金免收、10项税收的减免政策、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的免收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设计,也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机构进入保障房领域。无论是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建设政策,体系均相对完整,可以保证安居工程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姜伟新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发改委、财政部今年下了大功夫,到现在为止已经安排了1520多亿元。地方财政的投入也非常大。” 国土部:土地供应有保障
就土地供应问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介绍说,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已经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年初下达的任务,国土系统测算需要建设用地是41863公顷,按照各类房各种套型面积初步测算,到9月底,已经落实用地42614公顷,按测算总量算实现了102%,当然也有个别省、市、县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今后四年,按照现在确定的还有2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任务,国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保障好2600万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是按照现在每年供地的数量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看,确保这一部分用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贠小苏说。
他表示,按照2600万套测算,各类房和套型面积都不变的前提下,大致需要150万亩土地。“从供地规模、计划安排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