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后的滑铁卢
“不管7000万一说是否属实,造成这样的状况,我得向公众道歉。”邢利斌再次体味到了树大招风。
45岁的邢利斌在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以44.8亿的个人财富位列244名。
据一些熟悉邢利斌的人士对记者描述,这个“文质彬彬”的邢利斌,胆子极大,其发家史颇有几分枭雄色彩。
蒸腾着商人气质的邢利斌还曾是个文学青年。1985年,邢利斌还在柳林一中上学时,和同学创办了清河文学社,他是首任社长,还办过一份文艺刊物。
1990年,邢利斌从山西大学毕业后,被分至太原市一家设计院工作,但邢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家做生意。
邢利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在吕梁中阳县承包金鑫铁厂赚得的。这本是一个仅有8立方米炉子的私人小铁厂,邢利斌花了十余万租了十年,大部分是向亲友所借。
“这个小铁厂,我大概赚了200万,后来自己又建了两个17立方米炉子的铁厂转手卖掉赚了1000多万。”提起自己当年的创业,邢利斌显得颇为高兴。
“他也是赶上好时候了,那会只要你胆子够大敢干,就能赚钱,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柳林当地人评价邢利斌。
本报记者查询历史资料发现,邢利斌的创业经历曾登上过《光明日报》,当时的他“不抽烟不喝酒”。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经济高速发展,铁价也一路上升,从邢利斌进入初期的700元左右/吨攀升至1500元/吨。在那一波行情上涨中,邢利斌仅在铁厂就赚了大概1000万。
钢铁生意让邢利斌了解了焦炭业,于是想到投资开办焦化厂,甚至还吸引了一港商和他合作,投资创办了山西得瑞煤化有限公司。
1998年前,邢利斌的公司已有5座煤矿、2个大型焦化厂、1座大型洗煤厂和1个由160辆东风牌拖挂车组成的运输公司,固定资产达2.1亿元,年可创利税4000多万元。
从高峰到低谷,有如矿井里的升降机。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国内铁价下跌、焦炭滞销。据一名熟悉邢利斌的人士透露:“1998年的时候,他的亏损高达1亿。”
当时邢利斌名下的实业只剩下柳林的金家庄煤矿,回老家是唯一的出路。
“白菜价”悬疑
在开铁厂后期并购的柳林金家庄煤矿,成了邢利斌事业上的分水岭。
上个世纪末,国内乡办煤矿效益极差,煤价低到经营者无力支撑,只好转包给个人。
“租赁金家庄煤矿确实没有花钱,只要每年定期上交一些费用,保证员工们的工资就可以干,但后期为了煤矿投产没少花钱,大概投了8000多万,现在累计有六七个亿的投入。”邢利斌告诉记者。
“回柳林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金家庄煤矿要是不能尽快投产再黄了,他估计就彻底垮掉了。”邢利斌的家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邢在金家庄煤矿上用于恢复生产和扩建的资金,几乎全部为借款,但他并未透露当时具体的借款额度。
计划煤变成市场煤的转轨成为邢利斌二次发家的注脚。
此次奢华婚礼牵出的一大疑点就是,邢利斌当年如何以8000万的“白菜价”收购柳林兴无煤矿,这是否涉嫌低价购买国有资产。
彼时,年产能60万吨的兴无煤矿是柳林县最大的国有矿。为了提高煤炭附加值,该矿曾计划上马洗煤厂、焦化厂等调产项目,但均因资金问题搁置。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