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住宅成交刚回暖,4月局部市场又下跌:近段时间,楼市“寒流”和“暖流”交汇涌动,步入房价走向“微妙期”,引发各方关注。
持续调控下的楼市出现哪些新变化?今年房价会否再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速回落背景下,楼市调控面临什么考验?
“刚需”入市,楼价再次上涨?
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显示,3月份房价总体上继续呈下降态势,但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8个,比2月份增加4个。
对于楼市“回暖”迹象,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首先是针对“刚需”的信贷政策松动,目前购房者首套房可做到9折利率,相当于房价下调5%至10%。其次,在房价下降效应下,“刚需”入市积极性增加。第三,限购政策执行超过一年,外地符合购房资格者增多。
不过,世联地产17日发布报告称,当前购房者信心指数只是小幅回升,表明购房者对未来半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乐观程度有微小改善,但仍处于历史低位,而且仍有近五成客户认为价格会继续下降。
显然,将刚需的阶段性释放,当成房价再次进入上涨通道的信号,是不确定的。
开发商:房价难再“大起大落”
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前端,土地市场冷暖是开发商预期好坏的“试金石”。
“行情好的时候,是开发商找政府;现在倒过来,政府找开发商。”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说,受持续从紧的调控政策及供地季节性调整等多重影响,开发商拿地的热情仍然较低。
不仅如此,商品住宅市场仍然持续着降温过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5.5%。东部地区的降幅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
另一个问题是开发商的“库存增加”。据北京中原地产统计,截至本月15日,沪深两市已有85家房企发布年报,合计库存值高达9641亿元,相比同样面临调控的2008年同期,库存值上涨180%。预计全部上市房企的库存市值达到1.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库存消化周期超过4.5年,同比明显延长。
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近期公司专门邀请同行、专家举行研讨,大家觉得,目前企业对调控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今年房价应该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两大矛盾”
考验未来调控
矛盾1
“抑投资”与“保刚需”
如何并举?
“经过此轮调控,更多房企将会加大普通住宅的开发比重。”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不能一刀切,推动楼市结构持续优化才是正途。
“今后应强化‘有保有压’的差别化机制。”上海永庆房屋公司总经理陈史翎等人建议,既要对投资投机性需求设立“防火墙”,又要让合理的购房需求正常释放,这需要从信贷、土地、税收等多方面实施“定向调控”。
矛盾2
“保增长”与“调楼市”
如何兼顾?
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增幅延续回落态势,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部分省市经济和财政增速更明显低于预期。
国土资源部日前要求“各地要充分估计宏观调控持续推进可能面临的困难”,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为重点,做好住房用地供应工作。
在今年“保增长”与“调楼市”关系上,各方博弈会加剧。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