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项目风险已现
事实上,商业地产的“烂尾”风险已然显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曾报道,一个来自浙江的企业四兄集团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收购了上海的金山小商品商城、兴宇大酒店、上海滩商厦和中华商城等项目,然后通过向银行抵押,以及向小业主出售房屋产权及租赁权融取了巨额资金。但最终上述资金不知去向。最后因为房屋抵押权人的报案,上述四个项目被相继查封。
即使是那些顺利交房的商业地产项目,后来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项目铺面租期到期后,承租者就一关了之。上海嘉定地区就曾出现过商铺长期关门的情况。
更多商业地产项目则尝尽了房价零增长,地价低增长的滋味。爱房网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大同花园四期的32平方米的商铺不过4万元/平方米出头,而8年前上述商铺的售价就已达到25000元/平方米了。
事实上,向小业主散售商业地产的行为历来颇具争议。包括万通地产在内的诸多开发商都试图通过新金融平台融资,进而减少散售商业地产的数量,以避免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一些业内专家则提出,引入地产私募基金,用基金来持有商业地产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此前,李嘉诚的长和系以上海的写字楼作为主要资产,成功在香港发行了首个人民币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但之后,即使在香港,REITs发行也日益困难。公开资料显示,6年来新增的REITs只有5只。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房地产公司本身出现资金链缺口,那么卖掉一部分所持有的商业项目换取现金流,甚至依靠销售项目获取资金,几乎成为开发商的唯一出路。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投资者会因为投资商业地产而冒将更多的风险。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