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门经常骑马、坐马车或者乘轿子,上马、上车、上轿的时候需要有高一点的东西临时垫一下脚。中式宅门外经常出现的上马石就起这个作用。以整块的石头做成,雕以麒麟、鹿、马等图案。
与上马石相对应,宅门外还会埋置一个小石柱,一般20厘米见方,高100厘米左右,上面刻一个洞眼专门用来拴马的缰绳,因此叫做拴马桩。
有些院落面临街角,为了防止来自街上的“邪气”冲撞本宅,会在墙上竖埋一个大约1米高的石刻构件,顶部刻虎头图案,中间留白或者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拴马桩——庄户人家的华表
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卑尊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视宅舍宫室为“礼之具也”。以礼制伦理门庭,讲究宅居的识别性和各种象征、隐喻乃至禁忌。“秦汉以来,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为生前之象仪卫耳(唐·封演《封氏见闻记·羊虎》),其中石柱又称望柱。《辞海》“农历每月十五左右,日月相对曰望;为乡党所推重之姓曰望。”望族即贵族。唐代刘禹锡望楚平王坟,赋诗有“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句。唐乾陵神道左右、宋永陵碑亭前皆设华表、属象征皇权威严的纪念性石雕。“华者、光辉、文饰、宋显之意,华胃即显裔。”华表就是身份高贵的标识。晋代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解华表源于尧时的“诽谤木”;“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现存南朝萧景墓表,简洁秀美。若除去桩础方座,柱身铭刻墓主职衔的方牌和双柱顶部的辟邪造型相连接,其简化形制近似后来的华表,兼标识、辟邪、装饰功能于一体,应是望桩或华表的别体。
宝安·山水江南延续拴马桩传统内涵
栓马桩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不仅限于石雕艺术本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拴马桩作为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实用物,在精心雕凿而成之后,往往按照沿习而成的定规,成双成对或成组地树立在民居建筑大门的一侧。其桩顶雕刻的或狮或猴或人或麒麟或人骑兽,虽五花八门,但都呈出吉祥如意,瑞气腾升的祝福之意。
久而久之,也就与建筑物本身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又被赋予了辟邪镇宅、吉祥祈福的意义。
桩头雕刻为龙子的条石拴马桩,寓意在于彰显殷实富裕生活,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这种“庄户人家的华表”在现代人居看来就是一种生活的尊严。
宝安·山水江南门前的拴马桩,桩身雕饰吉祥图案,桩头以胡人骑狮者居多。其形相异趣,最富特色。雕像方位皆向门,如迎宾状。石狮子突出其扭转身躯的动态,骑者则表现为俯身前冲,或驼背卷伏的动态,颇为生动。与园林相衬,注重写意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的至境。
【销售中心恭迎品鉴 墅说江南82820000】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