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万达以建设万达影院为开端,开始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截至12月,万达集团在文化产业方面投资超过100亿元,是国内此方面投资额最多的企业。投资范围涉及电影制作放映、大型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连锁文化娱乐、报刊传媒和字画收藏等多个行业。王健林曾在万达集团内刊上撰文总结关于怎样做好文化产业的经验。他着重提及的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模式的创新。在王健林看来,国内文化产业之前都是搭一个台子,演话剧,演小品,这种一般化的传统文化发展收入低,利润低,不能保证大的投资得到效益。
万达文化产业则要把商业地产、旅游度假等产业结合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依托,互为支持,产生综合效应,这样的好处是商业巨大人流为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休闲产业提供支持。
第二是产业规模经营。万达在2012年委托贝塔斯曼做了全球文化产业的50个公司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在绝大多数文化产业的公司收入都在几千万,甚至几百万,上了几十亿的极少,整体呈现出小、散、乱,整个产业全国仅有一万亿元的收入。万达对此的解决方式是规模经营,即统一品牌,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这无论在其万达院线还是大歌星KTV经营上都有明显体现。
第三是收益转型。万达预备以后每年将追加几十亿扩大文化产业,实现收益转型。“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彻底实现转型。”王健林称。在万达2011年年度总结大会上,王健林曾如此解释转型文化产业和旅游的原因:“中国这么大,10年之内总会出现几家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商业地产商,那时就会对万达的业务造成冲击。所以现在就要考虑,在保持原有竞争优势之外,为今后20年储备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做文化和旅游就是要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王永平在一次公开场合谈到万达时,认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前瞻性。而一旦认准目标,万达转型的速度将超过所有人想象。比如2000年从住宅转型做利润更为丰厚的商业地产,2005年正式成立商业地产公司。“每一次调整,从战略上讲都是赢的。”王永平说,“它总在主动转型,起步早,商业地产萌芽时期是先行者。现在到很多人都搞商业地产的时候,它又开始往文化、旅游地产上转,而前瞻意味着竞争没那么强。”
东莞长安万达广场矗立于长安门·双地铁旁,对外呈现出无限商业潜力。万达百货、万达影城、大歌星、大玩家、儿童乐园、JUSCO等六大主力店,和ZARA、H&M、UNIQLO等三大次主力店的抢先进驻,让整个长安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2013年7月,东莞长安万达广场即将盛大开业,届时,双地铁钻街的投资潜力更为明朗,珠三角投资热潮将再创新高。33—148㎡双地铁钻街旺铺,新春全城热推。繁华已至未来在此。财富热线:0769-8158 8888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