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主题为“东莞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创新论坛在市科技馆举行,来自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华南理工大学、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土木建筑学会和企业的5位资深专家齐齐支招,如何减少房屋质量通病。
东莞住房头号质量通病:渗漏
不少市民要拿出毕生积蓄,甚至是偿还长达二三十年的商业贷款才能买上一套房,因而特别关注房子质量的好坏。但在住房建设中,楼板、墙体出现裂缝,外墙、窗台、厨卫等出现渗水,是常见的质量通病,让买房市民闹心不已。
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冯敏治透露,按照市建设局2008年的统计,建设局全年共受理房地产方面的投诉将近190宗,共涉及房地产项目近60个。其中涉及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投诉近70宗,占所有投诉近4成。
房屋质量问题中的最为集中的,当属天花或墙体开裂、空鼓、脱落、渗水,管道漏水,水平垂直度误差大,楼层高度跟合同约定有差异等。而东莞住房的头号质量通病,非“渗漏”莫属。
在冯敏治看来,渗漏不仅影响住户生活,还会带来诸如破坏非毛坯,墙体发霉等损失。“可以说,质量通病虽然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但绝对影响房屋使用功能,这是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所不容许的。”
室内污染物超标也是质量通病
也许,不少市民对房屋质量通病的概念仍停留在墙体出现裂缝、卫生间渗漏。殊不知,如果购买的住房中,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也算得上质量不合格。
对于新出现的质量通病的披露,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副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庆华毫不手软。他说,伴随着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诸如室内空气污染超标、门窗保温性能不达标、住宅隔声防噪性能差等新的质量通病随之显现,越来越突出。
破解超低价竞标
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邝成子发现,在以最低价竞标的工程时期,质量通病急剧增加。“最低价中标工程,使工程项目建设本身在源头上出了问题,造成工程贫血,百病难御。”
在东莞,按现行的工程定额作为招标指导价,大约有10—13%的利润。但实际中,标价往往低于指导价,丧失利润空间。施工企业在零利润或负利润情况下,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要层层压榨,以最低的工价,首选最便宜的材料,甚至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马虎施工。质量通病随之催生。
邝成子建议,破解超低价竞标,改变单一的价格竞争,让中标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点和发展空间。“应该以企业已建工程的优良率,结合质量投诉率以及质量事故发生率为参照,作为重要的竞标打分依据,把既往工程和预建工程对比挂钩,让所有企业的质量诚信得到轮回的竞标效应。”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