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部分楼盘开盘热销的情形,依然掩饰不了另外一个事实:东莞楼市成交面积自今年5月份达到高峰以来,连续两个月持续处于下滑的态势。东莞合富辉煌的监测结果表明,7月份全市住宅销售面积约49.5万平方米,环比6月份减少6.2%。
此外,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东莞共有250个项目有商品房成交,成交面积为54.71万平方米,环比5月份下降16.64%。这种情形,不仅只在东莞出现,在全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也同样上演。
现象:一线城市成交集体回落
连续6个月处于上升通道的成交态势,到了7月份却急转直下。这是发生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一幕。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94万平方米,环比6月减少5.37%。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统计,7月份北京期房商品住宅的销量为12840套,日均约350套,较6月的日均385套下跌9.1%。不过,这是北京楼市继5月之后今年出现的第二次回调。
广州官方房地产网阳光家缘网的网签数据显示,7月广州楼市共成交6653套,比6月的10502套下降36%,更只有5月量的一半。深圳国土房产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54.83万平方米,环比6月下降17.4%。
广州和深圳都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成交下降。销售面积持续处于下滑趋势的城市,还有东莞。就东莞房地产市场现状而言,今年1月份,住宅销售面积为25.5957万平方米,从2月份到5月份,一直处于上升通道,5月份销售面积最高峰达到63.0949万平方米,此后到7月份,连续两个月,成交却是在下滑。
原因:六七月份是楼市销售淡季
这背后,又有一些什么内在因素呢?春节以来,楼市成交面积连涨好几个月,无非有以下两个原因。瑞峰置业副总经理姚丽军说,首先,政策的刺激效应。中央的减税政策以及存量房贷打折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也冲低了房价。
其次,刚性消费群体的释放。很多自住型需求的购房者,在多次踏空的教训下,借此金融危机之际,觅得购房良机。但是,这样的等待已经很长,从前年楼市预期恶化以来,现在已经压抑一年多了。这些刚性需求的释放,推动了今年前五个月,楼市成交量的反弹。
而每年的六七月份,即是房地产销售的传统淡季。中原地产在其报告中得出一个结论:随着市场逐步进入淡季,加上市场上产品户型逐步出现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导致这两个月成交明显放缓。
瑞峰置业事业二部副总经理逄臻也说:前期上扬的成交量,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消费力;目前城区可供应新项目有限,基本以尾盘为主,成交量由此受到抑制。
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7月东莞四城区新增住宅面积仅8.8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减少超过60%。
为此,他们在报告中得出一个结论:上半年东莞城区新增供应严重不足,部分产品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货,市场存量以中高端为主,导致六七月份成交量下降,成交价提高。
担心楼市泡沫入市热情受挫
时隔一年后,东莞房价重上6000元/平方米。代理机构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东莞住宅销售均价约为6000元/平方米,环比6月上涨约200元/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与今年2月份的5160元/平方米相比,每平方米上升了近1000元。
东莞庄士房地产公司营销策划总监胡晨辉表示,今年的经济是快速企稳,房产消费的信心得以重新树立。随着政府一系列宏观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全面落实,前期压抑的刚性需求得以较为集中的释放,成交量成“井喷”式上扬,成就了楼市的小阳春。但同时,一些开发商在缓解资金紧张后,更是对价格过于乐观,造成价升量跌。
对于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现时整体经济形势回暖迹象仍不明显,相对而言,楼市和股市的看涨则让部分人怀疑和担心泡沫的空间,从而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进入的热情。
开发商:看好后市放缓推货节奏
万科刚刚发布了上半年中期报告。报告披露,上半年,万科营业收入218.1亿元,净利润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4%和22.5%。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对本年度的新开工计划进行了相应调整。全年新开工面积由年初计划的403万平方米增加到585万平方米,提高45.2%。
就东莞市场而言,上半年,销售回暖,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从目前来看,尽管还未出现类似万科大幅增加新开工面积计划的实例,但在东莞,在部分开发商持续看好后市走向的前提下,“停售不卖”的情形也开始浮出水面。这样一来,部分开发商通过放缓推货节奏,坐等房价上涨,楼市销售面积出现下滑。
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说,“如果中央政策还是支持投资市场保持一定的兴旺,我认为第三季度有轻微的调整,这个调整应该是不可能像2007年那样大幅的下滑,但价格不再上升,第四季度还可以好一点。”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