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被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惯纵出的开发商囤地顽疾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东莞房掌柜  2009-08-26 08:44:22阅读量:109870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8月20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一些知名开发商2003年到2009年上半年所获得的住宅用地中,有57%的土地面积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面积“待开发”,30%的地块“规划在建”,在12个城市中有270块已售土地闲置。

一方面不少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高价地”频现;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大量囤地的现实,似乎开发商的大量囤地成了一个“顽症”,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收效甚微。有人认为,开发商囤地主要是利益驱使,因为地价总是上涨趋势。我认为,这仅仅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在于监管乏力和地方政府纵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7条明确规定:对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用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征收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法律规定的如此明确,国土资源部也曾发布具体实施办法,可到底有多少家大量囤地的房地产企业受到惩处了呢?媒体没有相关报道,只是近日又曝出了“2003—2009”上半年开发商闲置土地占已获得土地面积57%的新闻。须知:这6年多的时间内,也包括了国土资源部2007年出台的关于打击开发商土地的相关政策的时间段。试想,如果各级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当年出台的政策予以治理,怎么还会出现开发商囤地规模越来越大的现象?

为了加大开发商的囤地代价,从经济手段采取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2007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一次性付清购地款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证书。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讲,只有开发商取得土地所有权证书以后,才能据此抵押贷款,所以,对大多数依靠银行贷款进行房屋开发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这一规定无疑加大了拿地的成本,也有利于遏制开发商囤地行为。

但是,这一政策在落实当中,遭到了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政府的干预,原因是一旦开发商对土地开发的积极性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就受到影响。自2008年开始,当各地房价处于暂时调整阶段时,一些地方政府在国有土地出让过程中,不但没有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一次性付清地款”的政策要求,反而还出台地方性法规,允许开发商“缓缴”土地出让金,这样的规定不是明显与上级政策相违背吗?如果政策允许开发商分期支付国有土地出让价款,在没有付清土地价款的情况下就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并以此证书到金融部门抵押贷款,这样循环往复,不正是从政策上对开发商囤地行为的纵容吗?

国土资源部8月23日表示:在确保拉动内需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的前提下,下半年要加强土地批后监管,防止开发商趁机搭车圈地,对囤地未建现象要严厉查处。国土部的这一声明,虽然只是对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重申,但向社会传达出国家将严惩开发企业囤地现象的决心。但愿这次的表态能够扎扎实实地落实到行动上。

分享到:
责任编辑:谌正中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