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中心”到“镇改市”,虎门破茧而出
两年前,虎门再次成为珠三角城镇引人瞩目的焦点,在政府公布的《东莞市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上,虎门城市总体规划再升级,为实现打造“滨海国际商城”的目标,将形成“依山、抱水、七片区;三轴、两带、多中心”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显示,虎门镇定位为历史文化名镇,珠三角湾区重要的支点城市、东莞市副中心。将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承载高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集聚高素质人才,集聚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文化为城市、产业、人才提供良好软环境,实现城市、产业、人才和文化四者良性互动,使虎门成为绿色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宜居幸福的“滨海国际商城”,成为珠三角湾区的重要支点城市。
2014年下半年,虎门再次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近期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11部委联合发文启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相关文件提出“要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随后,广东省住建厅也公布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并明确推出了强镇扩权的方法——镇改市。据介绍,“镇改市”工作将重点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试点。
上述文件出台后,以虎门镇的生产总值(2013年382亿元)、人口总量(约60万人),以及曾获得“全国千强镇之首”的条件来看,虎门入选“镇改市”试点机会可谓板上钉钉。
千年修行终成正果,珠三角巨大的发展机遇
虎门发展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就归属东莞。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在公元前214年的岭南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虎门当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之后,西汉、东晋、北宋、明朝,一直到清朝,虎门都有建置。
民国初期,就曾出现虎门市。解放后,虎门所属地域中太平设置为东莞的县辖市,后来太平、虎门、新湾合并成虎门镇,其间虽有些变动,1998年后,虎门区划建置一直无变动至今。
虎门是中国第一经济强镇,经济规模和总量,比得上内地的一些县甚至地级市。从虎门的经济指标、人口等方面来看,将虎门叫作市一点都不为过。镇改市对虎门和东莞都是契机,据一些史料文献记载,最早的镇级市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比如当时设市的镇有佛山(今佛山市祖庙街办)、海口(今海南省海口市)等。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佛山、海口已发展成为二线城市了。佛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海口成为闻名全国的度假胜地。虎门若能成功改市,那么对于虎门和东莞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虎门的发展前景也是可以预见的。
虎门立市,由于其位于广、深、港澳中心,将成为珠三角中心城市,可以发挥巨大而灵活的“辐射”作用。同时,虎门作为南部湾中心CBD,将为南部湾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与国际都市接轨,虎门的规划必将升级到国际新兴城市的前列。
湾区经济“火车头”,南部湾发展新引擎
从广东省发展看,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广东GDP直追世界排名第15位的韩国(2012年为1.13万亿美元)。如果把广东作为一个经济体参与排位,则广东目前GDP总量排在世界第16位。
虎门率先引领广东改革开放,得天时地利人和。虎门毗邻深港,拥有优良的港口岸线条件与独特的旅游资源,是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多条高速公路、国道汇聚,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虎门交通便利,使得人流汇聚、商贸物流发达,服装业和IT业世界闻名,强劲的发展活力,造就经济发达的“东莞第一经济强镇”。因此,虎门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奠定了虎门得天独厚的态势,“镇改市”后必将成为湾区经济“火车头”,南部湾发展新引擎。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