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对于有着数以百年历史的北京、上海、广州来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从成立到发展才35年的深圳来说,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牢据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五大计划单列市之首。近几年,尤其是中央委员级别的深圳市委书记上任,坊间深圳直辖的传言更是引发全民热议。
深圳土地面积过于狭小:陆域面积为1991平方公里,仅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天津的1/6,北京的1/8,重庆的1/42。凡是与深圳经济规模相当或相近的城市,土地面积都数倍于深圳。土地面积严重不足,是深圳狂飙突进30多年的难言之痛!
一线城市中,深圳扩容之心最迫切!
早在2005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便提出“四个难以为继”,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如今,10年过去,没有广阔腹地也没有丰厚土地“家底”的深圳,土地难以为继的老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不断恶化。
截至目前,深圳市纳入储备管理的土地217.5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仅有65.7平方公里——这就是深圳土地的全部家底。说来难以令人置信,人口早已是千万级的深圳,其土地储备却几乎比不上内地任何一个小县城。
(蓝色部分为建成区。除生态绿地外,深圳可供发开的土地几乎殆尽)
受土地瓶颈的制约,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这正是导致深圳在与天津、重庆、苏州等城市的竞争中底气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土地资源严重匮乏,没有基本没有可供成片开发的土地,深圳因此与许多大型投资项目失之交臂。华为将终端总部搬至松山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深圳给不了华为大宗地块!
一线城市中,深圳扩容之心最为迫切!深圳必须向外寻求突围!
深圳发展唯有向北,剑指松山湖!
受限于东西狭长南北窄短的特殊地形,东进西拓只会拉长城市形态,严重背离高效节能的都市发展理念。南北向的城市时空距离更短,而且,深圳南向是大海是香港。因此,深圳城市发展方向,唯有向北!相比较惠州而言,东莞尤其是像松山湖、塘厦、凤岗这样的临深片区,更容易接收深圳的产业转移。
以松山湖为例,从交通上看,松山湖具有莞深高速、龙大高速、常虎高速以及R1、R3轻轨所组成的“三高速双轻轨”交通网络,内有松山湖大道、莞樟公路、新城大道、107国道等多条国家、省一级公路贯通整个珠三角,到东莞市区仅20分钟,往深圳开车仅需40分钟,1小时内抵达珠三角各大城市,构筑1小时经济生活圈。
从产业构成上看,松山湖的目标是做大做强IT产业、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目前,松山湖已经引进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中以产业园、迪士尼创意产业园、漫步者、华中科技、电子科大、中移动、生益科技、正大集团等数百家知名企业。松山湖高端产业集结和升级的特性,正是深圳众多同类企业所需要的。
深圳人居向北,松山湖成择居热门!
从人居上看,松山湖人居之优,深圳难出其右。松山湖拥有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和8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淡水湖,水域面积是1.5个杭州西湖的大小、33个香蜜湖的大小。整个松山湖就像是一个四季植物园,景区绿树成荫,拥有华南最大的生态湿地,人均绿地是国家标准的6.8倍,绿化覆盖率超过60%!
高舒适度、低容积率、环境资源优,松山湖成了深圳人择居热门。据不完全统计,类似于松山湖这样的临深区域,深圳客的购房比例较往年激增,部分个盘深圳客户超过40%。一方面,深圳楼市房价大幅上涨迫使部分深圳客转移阵地,另一方面,松山湖交通的便利、与深圳较为衔接的产业环境,使得深圳客户在松山湖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从而导致深圳人居不断向北拓展。
时代的选择,松山湖崛起不可阻挡!
从松山湖的规划到交通配套,从松山湖的最强产业集群到深圳北拓,无不昭示着松山湖的崛起的迹象;随着莞深双城融城加速,交通的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的不断完善,深圳产业和人居的继续北上,松山湖的崛起,已不可阻挡。这是时代的选择!
而纵观深圳惠州东莞,能够真正以较低成本实现湖居梦的寥寥无几。深圳的香蜜湖已经沦为富豪的私家领地,惠州的白鹭湖距离太远耗时耗力,唯有松山湖,作为松山湖滨湖南标杆性项目、距离深圳最近的松山湖豪宅,才是深圳人实现湖居梦的最佳范本。
以松山湖滨湖南代表性豪宅为例,作为5月份销售总额直破2.1亿、夺标松山湖的楼盘,其深圳客达到40%以上,并持续在增加。松山湖——深圳人绝版临湖的最佳居点,必将在崛起之时愈发光彩夺目!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