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三重”投资建设贷款和民生领域的贷款增速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东莞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贷款余额261.17亿元,比年初增加26.09亿元,增长11.10%,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95个百分点。
在民生领域方面,截至8月末,东莞全市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441.46亿元,比年初增加224.92亿元,增长18.49%,高于贷款平均增速9.34个百分点。
此外,水电热气生产供应业和文化体育业贷款增幅明显,分别比年初增长10.24%和21.20%,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09、12.05个百分点。
前8月银行业净利润下降近20%
虽然东莞银行业的存款贷均在稳步增长,但是银行效益却出现了缩水。东莞银监分局坦言:“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下利差收窄和存款组织困难,资金成本不断上升,银行经营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今年1-8月,东莞市银行业实现累计净利润99.22亿元,同比减少24.20亿元,下降19.61%,盈利能力持续受考验。”
虽然银行效益缩水,但是银行业资产负债总额稳步增长,表明东莞银行业发展稳定。东莞银监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东莞银行业资产总额11905.89亿元,比年初增加851.74亿元,增长7.71%;负债总额11444.25亿元,比年初增加863.43亿元,增长8.16%。从机构类型看,辖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市银行业总资产的94.58%。
另外,从存贷比来看,也显示出东莞金融业的稳定发展。8月份的数据显示,东莞存贷比例提升到了60%,而在10年前,东莞存贷比只有50%,这表明银行机构对东莞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贷款增长明显加快。
对于东莞市存贷比相对较低的问题,东莞人行分析指出,东莞以外资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形式推动制造业发展,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制造业名城,而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通过母公司在境外融资,对国内的融资需求相对较低。
不过东莞存贷比例低,也恰恰说明东莞金融创新的成效。东莞市金融工作局指出:“除了贷款以外,东莞金融开拓创新,多渠道经营,通过理财产品、同业往来、直接融资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5年6月末,东莞的理财产品销售余额2332亿元,占存款的比例达到23.4%。本土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逐步拓宽,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2家,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达26家,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超220家。其中,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总数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对话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多层次金融体系覆盖多样化金融需求
记者:东莞存款总量破万亿元,面对金融总量的壮大,东莞将如何充分利用?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金融总量壮大和金融创新的开展,将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服务实体经济导向下,保持信贷投放快速增长。东莞金融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2010年至2014年间,全市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509.1亿元,年均增速达13%。在近年经济增长放缓、存款波动加大的形势下,银行贷款投放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有力地支持了东莞企业渡过难关,有力支持了东莞制造业健康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东莞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从“十二五”至今,东莞金融组织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全市银行机构数量由“十一五”末期的22家发展至37家,增长68.2%,其中外资银行数量由3家增加至8家,村镇银行由1家增加至6家。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在东莞设有分支,各地方性银行近年也加快了进驻东莞的步伐。
此外,东莞已有证券期货类机构40家,保险类机构54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融资担保公司41家,以及近200家各类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公司,形成了层次丰富、种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覆盖了各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