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有关领导去浙江调研几个互联网小镇、袜子小镇、金融小镇等,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对浙江省政府支持特色发展的政策给予充分肯定,也希望全国各地学习这种经验。
特色小镇依赖于特色小产业,这些产业的经营主体每年的收入不是很高,但能满足创业的基本需求。
产业基地本该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形成的,例如国际上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当年都是在一个废旧的车库开始创业。在高成本的条件下创业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几乎不可能的。
只有到小镇发展才能通过低成本形成产业聚集,形成发展特色。大城市发展不了的原因是初始成本过高,不论是创业成本、租赁住房成本、消费成本和管理成本都远远高于周边的小镇。
小城镇的管理成本、消费成本低,收入的标准也低,所以有利于创业。这个规律也符合产业聚集的规律。而按照房地产商开发的模式,则会大大抬高成本,不可能形成特色产业和经营人才的聚集。
另一方面,把房地产商引入以后,这些做特色小产业的人很有可能就会转向做房产投资。
新京报:本来特色小镇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现在变味了?
李铁:一般特色小镇要发展几年十几年才能形成规模,现在两三年就想打造出一个特色小镇的样子,把它变成新一轮的政绩工程。
实际上所有三四线城市都是按照这种轨迹发展的,先招商、补偿地产,然后发展地产,导致现在三四线房产都存在严重积压。现在在这些地方拿地成本高了,价格也升值了,房子卖不出去,于是就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到新的地方再繁衍一轮新的地产。
我觉得这样下去结果恐怕不会像预期想象得那么好。
新京报:从以往特色小镇发展中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
李铁:特色小镇之所以在浙江发育是基于八十年代浙江、江苏、广东开始形成的一批市场,比如桥头的钮扣市场,低压电器市场还有各种汽配市场,这些市场慢慢形成了特色小镇。有的地方还形成了特别大的城市,像义乌就从小商品市场发展成了大城市。所以说这些城镇有它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轨迹。
特色小镇的产业形成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发展的,没有一个小镇是因为房产商的带动发展起来的。一个小投资者和能人到一个小城镇或者自己生活的城镇兴办一种产业、一个作坊,或者搞一个创意工厂。经营好的一年能收入几万或十几万,对于创业者来讲这样已经很高了,几年下来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
可是一旦地产商进去了以后,他倒一套房子就能赚很多的钱,那谁还能兢兢业业地去搞特色产业。实体经济被房地产冲击就是因为房地产的利润太大,而实体经济成本大幅度提高,就没有人愿意做实体经济了。
为什么会有温州炒房团,温州一个作坊一年有几十万的收入,炒一套房子能获利一百几十万,他当然不愿再做实体了。
“北京城里房子太贵,早搬到大兴了”
“你关注到了特色小镇的新情况吗?你要是有准备,我们就聊聊”,一见面,李铁就对新京报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他很担心特色小镇再次成为政绩工程,进而引发新一轮的房地产盲目开发热。
距离上次新京报记者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专访李铁不到半年,楼市依然热度不减,而北上广深楼市也经历了各种变局。对于北京楼市,李铁的视角是置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
对于热议的房价问题,李铁爽朗一笑说,北京的房价不会降,他也曾和记者调侃说自己也早就搬到了大兴,城里房价太高。
北上广深的高房价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李铁在采访中对此毫不讳言,并乐于分享他解决问题的药方。李铁到访过很多国家,并研究发达国家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这次和上次,他都不忘把北京与东京等大都市比较,感叹北京周边20万以上人口的小镇太少,这样不利于疏解大城市病带来的种种问题。
作为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学术型官员,李铁对北京城市的观察细致到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形成、迁出。在他看来,外来旅游人口中低端消费的存在催生了动物园批发市场,迁出不能只是低端产业的迁出,而要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