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陈启宗:浅谈香港楼市的过去式与中国内地的未来时

来源:  观点地产网 东莞房掌柜  2016-12-06 10:58:14
[摘要]11月22日下午,观点地产新媒体组织来自全国各地30多名企业高层赴香港恒隆地产总部交流,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到场与大家对话

    11月22日下午,观点地产新媒体组织来自全国各地30多名企业高层赴香港恒隆地产总部交流,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到场与大家对话。

  位于香港岛中环德辅道中的渣打银行大厦,和毗邻的汇丰总行大厦、长实中心等现代建筑物的对比强烈。

  30年前,数十公里以外的中国内地尚处在房地产市场起步期,香港开发商已迈入激烈的市场化竞争阶段。即便是这栋拆卸重建的渣打银行大厦也不难窥视所有者恒隆的别出心裁:模仿1930年代美式公共银行大厅气氛Kitsch主题,以及粉红、灰棕色花岗石打造的外墙等。

002xAQgFzy6Vv9qCJGj83&690.jpg

  香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大部分中国内地开发商。利用大量银行资金买地、盖楼、卖房,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这种模式在内地市场被普遍应用,以至于诞生了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千亿级别开发商。一些小型企业虽不甚出众,却也将财务杠杆发挥到极致。

  不过,快周转、高杠杆的“香港模式”也被复制到了商业地产领域,以至于过快扩张、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泛滥于此行业。

  要知道怎样应对新的竞争环境,从业者需要从历史中学习。一个很好的起点是20年前,香港回归祖国,恰好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其中恒隆通过停止在港买地、在内地一二线城市悄然购入多幅商业地块等反周期策略,如今成为财力最强的港企之一。

  访问恒隆当天,30来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内地房企高层在会议室坐定不久,恒隆地产传讯助理董事关则辉出现在台上,开始播放VCR讲述公司的历史与业务布局。

  VCR在最后一句强调,恒隆地产迈入了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

  来香港学习“失败之道”

  片刻之后,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走进会议室,他一身黑西装打扮,佩戴金丝圆框眼镜,胸前衬衣口袋别着两支笔。他说起话来一贯地直率、幽默,待问清楚台下大多数人都从事商业地产后风趣说道:“你们都是我的竞争对手。”众人一笑。

  随后陈启宗话锋一转,语出惊人。他直言“香港的房地产商已成过去“,内地的房地产商才是未来,因为最赚钱的地方在内地而非香港。

  “20年前,万科、碧桂园、华润等等内地企业,规模都还很小,那个时候香港公司规模却不小了。但20年下来,香港公司在内地没赚到多少钱。”他指出,包括恒隆、和记黄埔、九龙仓、新世界、新鸿基等香港房企,运营规模也远比不上内地房企。

  这番话也道出另一个事实,内地房企大举应用高杠杆的做法以及更熟悉内地市场的优势,已经在发展上远远超过港企。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典型的港企如新世界百货录得595.7亿港元,新鸿基录得349亿港元,太古300亿港元、长实275亿港元、会德丰272亿港元以及恒隆地产66亿港元。相比之下,上半年内地房企包括万科、恒大、碧桂园的销售额均过千亿人民币,其中万科更是达到1900亿元。

  “香港很多公司不值得你们学习,你们以为来这里学成功之道,其实是来学失败之道。”台下沉默不语。

  陈启宗先生见惯大场面,反应迅速,随即幽默地圆场:失败之道也很重要,从别人的错误里学习功课是最便宜的,从自己的错误里学功课代价很大。

  他开始用大篇幅介绍恒隆的发展历史,其中既有成功,亦不乏失败。上世纪六十年代,恒隆或许是香港增长最快的地产公司,至七十年代却完全看错市。当时正值积极买地的时机,恒隆几乎什么都没有买。进入八十年代,又赶上1983-1984年的香港楼市大跌。前后一盘算,相当于错失了“香港地产业的黄金二十年”。

  自九十年代初接手恒隆后,陈启宗开始研究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并着手对香港的业务进行调整。一方面,恒隆选择远离港企聚集的华南,于1992年在上海大举拿地兴建地标建筑;另一方面,则从1995年起逐渐停止在香港买地,将在港的成熟投资物业售出,以较长期债务取代短期债务以及在市场集资。

  这种做法一度让恒隆引来“不像竞争对手般买地”的质疑,公司股价应声下挫。直至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这种质疑一扫而空,恒隆成了少数独善其身的企业之一。而在此期间,恒隆最终得以廉价购入香港多幅“最佳的土地”,以及内地多个城市的土地。

  正因如此,“时机的把握”一直是陈启宗引以为豪的能力。事实上,他在恒隆的致股东函也曾明确表示,公司赖以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比任何人更能掌握市场时机”。“事实上,我们笃守原则,只按市场行事。”

  “做到第三就完蛋了”

  从某种程度而言,正如陈启宗过去总结,恒隆与不少香港或内地房企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增长模式和企业思维都仰赖于知识、经验及努力,并非单靠价格变动来图利。

  在恒隆过去25年于内地上海、济南、沈阳、无锡、天津、大连、昆明及武汉布局的项目中,大部分为购物商场,几乎没有涉足住宅物业。至于原因,包括当天的访问在内,陈启宗也多次言及。

  他坦承,传统房地产商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买入大型地块、兴建千万平方米的住宅是一门讲究规模和速度的游戏,并非恒隆的强项。“我们只希望在质量和高单位价格方面竞争。”

  “恒隆决定做商业地产,而且要做高档。因为低档的购物商场谁都能做,高档的不一样,需要很多经验,对地点、设计的要求,知识含量也很好。”他尤其强调,做高档商业房地产要么持有,要么整售出去,分单位出售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会死掉”。

  在恒隆看来,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均以高价买入以求更高价卖出,但市道无常,一旦暴挫便殆无缓冲。对于恒隆自身而言,除了把握时机,其一直奉行“地段、地段、地段”的金科玉律,即只买最佳位置的地块,这也是其区别于大部分竞争对手之处。

  陈启宗不无骄傲地表示,以原始价看,位于上海的港汇恒隆广场、上海恒隆广场项目如今每年净收益率为47%,即最初投资100元,每年净收益47元;毛利率则高达85%。

  除了上海的购物商场,他坦承恒隆在内地二线城市的项目回报率并没有那么高。“在其它城市的收益率能做到上海项目的一半已经很了不起了,一半也做不到,那就做到1/3亦即15%。另外,项目的价值每年也在增加,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非常好的。”

  对于目前商业地产界所担心的行业竞争激烈这种现象,陈启宗再次展现了他的风趣:“要是我是范冰冰,会担心没有男朋友吗?”

  他进而谈及对内地房企的看法,认为白银时期下再靠旧方法赚钱已经很难,大型的住宅开发商发展下去也不容易。“有些人搞商业地产,有些人去搞轻资产,一大堆的说法,看通了以后,就知道有很多问题。”

  讲完这一段,现场冷场片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温意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