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选择市场经济就无法杜绝“炒”
“房住不炒”是理想,只有实现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房住不炒”。生存是人性的基础,当生存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安全就成为刚需。家,几乎是唯一的真正安全所在。在家里,不用担心有人抢劫,不必害怕被撞被骗,无需担忧隐私外泄。在家里,可以放飞思想、放弃伪装、放松神经、放浪形骸,无所顾忌。中国人并非人性丑陋,汉唐盛世、路不拾遗,世界向往之、邻国膜拜之。
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人都不存在生存问题,但是,安全地生存却几乎是所有人的困扰。当“不能输在起跑线”让年轻的父母囊中羞涩,当“拥有百万家财可能不足以养老”的观点盛行于世,背后反映的是我们无法安全地生存。当钱越来越不值钱,缺乏社会保障的国人普遍陷入焦虑。
不仅如此,如今的中国斯文扫地、道德缺失,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受到广泛尊重,几乎只有资本成为衡量成就的唯一价值。
买房其实是买保障,用投资的增值实现未来的个人保障。限购令允许户籍人口可以购买两套住房,这就意味着:政策的设计初衷就已经赋予了居民投资的权利。
投资与炒房有区别吗?
其实,我们很难区分投资与投机,就像炒股,也许长期持有是投资,短期抛售为投机,但长期持有也会顺势抛售,短期投机也可能变成长期套牢。非自住房不卖的时候靠出租赚钱是投资,当房价居于高位时卖掉,收回来的资金或许进入股市,或许伺机抄底、变身投机。“房住且炒”让有资格购买非自住房的购房者充分享受了允许投资的政策红利。如果超大特大城市已经供不应求,为什么不限购一套自住房呢?
自住的房子才能真正实现“房住不炒”。
如果限购一套,是不是可以极大缓解供求失衡的矛盾?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再摇号博彩了呢?
摇号政策与党的十九大鼓励“勤劳致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精神背道而驰,并未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根源,属于典型的和尚念歪了经,只不过和尚似乎也是被逼无奈。限购令虽然限制了部分人的炒房,却赋予有资格的购房者炒房的空间,我们依然无法做到“房住不炒”。
没有购房资格的人怎么办?
买公寓、买商铺、买不限购城市的住房,只要房价上涨,就会吸引炒房者“不住也炒”,以求追上致富者的先行脚步。不限购、不限价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很快,不仅会吸引当地投资性购房者抢先入市,也会让嗅觉灵敏的外来投资者蜂拥而至,还会逼迫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恐慌性入市。
既然是市场经济,我们就无法避免“炒”。
股票市场的高抛低买是“炒”,期货市场的多空对决是“炒”,金融市场的监管套利是“炒”,汇率市场的赚取利差是“炒”……除非我们关掉这些市场,不然,我们就不可能与“炒”说再见。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就是资本,也恰恰因为有了资本,才让人类获得了按劳分配的自然法则,才让人类获得了财富变现的理想通路,才彻底激发了人类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深层欲望和原始本性。资本如水,追逐着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炒”是资本获利的法则之一。
既然我们不能消灭资本,我们似乎就只能拥抱资本,包括房子——别无选择。
难道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当然有,除非我们重新回归市场经济的轨道上。
03
破解之道只在按市场规律办事
没有人会觉得钱多,很多中国人都想一夜暴富。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
当年,我们高管团队去美国,途经拉斯维加斯,赌场自然也是要去考察考察的。我们各自转了一圈,没给赌场贡献一美金。董事长说:“人还是要实实在在做事,赌运气是不会持久的”。
我们可以“房住不炒”,但是,我们依然不觉得财富足够,因为未来依然不可预期。限购、限价政策给了一些人“一夜暴富”的套利空间,勤劳致富的人们就可能会丧失奋斗的动能。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的政策就应该向什么方向引导。如果我们希望“房住不炒”,我们就应当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去解决根源上的矛盾。解决办法之一是: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市场经济颠扑不破的真理,也符合中国古话“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我们能不能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呢?过去,我们受限于18亿亩基本农田保护而不能进一步扩展城市边界,有限的土地被城市政府更多用于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挤压了住宅用地供应总量。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