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地产焦虑与兴奋并存的年份,房地产依然处在疾风暴雨式的发展时期,房企们用高周转、高杠杆的发展模式延续着房地产的繁荣时代。
“规模即话语权”似乎成了行业的共识,诚如绿城也有了快周转的诉求。但也有个别企业,更着重于在规模之外的探索,合生创展是其中之一。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生创展)于1992年进军房地产业,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然而在2004年首冲百亿的合生创展早已远离一线梯队,2018年合生创展合约销售金额为约人民币149.75亿元,这艘地产老航母在日益加剧的规模竞争中掉队,并在渐行渐远。
媒体了解到,近日,合生创展与安缦酒店创始人Adrian Zecha在摩纳哥正式签约,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合作,集结于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品牌—MAHá。
这是合生创展转型做高端生活方式服务商的开端,MAHá的加持,将助力合生创展提升项目的品质,改变高端人群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打造多维可依赖的服务体系。高端系里的明星代表作“合生·霄云路8号”的新品区域内,将推出首个承载合生创展想象力的项目。
当地产开发从野蛮生长到向往美好生活,合生创展对项目更新迭代的决心,也正体现着一个企业转变与发展的弧线。
合生规模之外
房地产总销售规模在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其中的密钥,在于大量融资买地、盖楼、卖房,然后开始新一轮循环里的快周转和高杠杆。
尽管2018年房地产市场环境明显偏冷,但在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压力下,房企们依旧在规模扩张中前行。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合生创展并不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更侧重于在规模之外的探索。在产品开发领域有着鲜明的特色,更加注重资产的升值、财务稳健和利润最大化。
相关资料显示,合生创展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0%,远低于其他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今年房企融资压力陡然增大,银行信贷持续退烧、公司债大幅萎缩、海外融资难度加大、非标投资通道也受到限制的环境下,合生创展在财务上就体现出了绝对优势。
净利润方面,截至2018上半年,合生创展的净利润达到了24.73亿港元,同比增长96%;毛利为23.76亿港元,毛利率由34%增至48%。
与此同时,当野蛮生长不再是房地产发展的总体航向,房企们也在“求变”的道路中艰难探索,途径更多是多元化的转型和对战略发展定位的升级。
对于合生创展来说,他们在尝试另外一条航道——通过成为高端生活服务商和供应商,提升资产运营价值,力求将每一个合生创展的项目,打造成独特而经典的风景线。“未来是可依赖的生活方式。”当美好生活成为所有人共同的愿景,合生创展在不断进行软服务上的探索。
进入2018年,合生创展的销售额也有了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合约销售金额为约人民币149.75亿元,较2017年92.28亿元上升62.3%;合约销售面积为约1296841平方米,合约销售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1547元,较2017年同期12680元下跌8.9%。2018年12月份的单月净合约销售为人民币9.53亿元。
尽管合生创展2018年全年销售业绩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长,但依旧难振当年行业老大的雄威。合生创展于1992年进军房地产业,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然而在2004年首冲百亿的合生创展早已远离一线梯队,甚至掉出了2017年上半年房企销售百强名单。昔日被王石比为“中国房地产航空母舰”的合生创展在日益加剧的规模竞争中掉队。
媒体经过梳理发现,合生创展早在2009年达到150.88亿元业绩高峰后便开始徘徊不前,销售额保持在百亿规模。2010年至2017年,合生创展的销售额分别为110.37亿元,99.44亿元,116.44亿元,112.67亿元,53.12亿元,99.87亿元,80.89亿元,92.28亿元。
媒体了解到,合生创展始终秉承着“优质生活、完美体现”的品牌理念,致力成为全产业链优质生活运营商。在住宅开发板块,定位于中高端产品,搭建了“高端物业、高档住宅、精品大盘、都市湾区”四大住宅产品线。
目前,合生创展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轴心,积极向二三线城市拓展,构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为一体的事业版图,已进入十四座全国主流城市,开发近百个项目,累计开发面积超过3000万平米。
截至目前,合生创展持有3000多万平米的土地储备,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具有成本低、溢价高的优势。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