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首先感谢各位来到房掌柜沙龙捧场,围绕今天的主题,我这边也补充两个观点,第一个就是讲一下2010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点个人看法,第二个是关于2011莞深楼市联动的趋势或研判。
第一个,我认为2010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可以用16个字即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预料之中,意料之外”,另一句是“行政介入,削减投资”。第一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是预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拿我们房掌柜对于今年调控的判断,包括在座各位,应该说今年两次调控大体都是有预兆的,都能发现、找出规律,基本是调控政策出来前,政府网站方面一个是新华网、一个是人民网,会先在舆论导向上营造出一种氛围,之后政策才水到渠成地出台。另外属于预料之中的是,二次调控前一天的9月28日,在一个黄旗山板块的沙龙上,我说到无论政府出台什么样的二次调控措施,东莞第4季度的房价一定是上涨的,因为房掌柜当时主要强调了第四季度市场供应产品基本都是高端盘,因此预料中会带来房价的结构性上涨。
那为什么又说是意料之外呢?这个意料之外重点是针对东莞市场而言的,即深圳出台限购令后,让东莞意外受益。我印象很深的是,二次调控9.29出来政策后,10.1就是深圳秋交会开幕,房掌柜也在现场参展,深圳当时出限购令非常紧急,而告知手段就只是在入口大门上贴出了一个A4的打印稿,表达关于限购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而当时这个限购令出来后,并没引起市场太多关注。我们当时正好现场做一个房地产沙龙,探讨二次调控下莞深一体化如何突围的问题,所以当时提及了深圳限购令对东莞市场的一些影响,10月1日谈限购令影响算是很早,而之后对东莞楼盘热销影响之大,应该说是意料之外的,东莞市场因深圳限购令大为受益,这是很多人当时没意料到的。
另外一句话“行政介入,削减投资”,体现的是今年两次调控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应该说主管部门在制定调控措施时,终于想明白了楼市购买力的“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买得起的越买越多、越买越大,买不起的在房价上涨后更买不起。因此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重点在于通过信贷手段控制买多套房、买大房的客户群,甚至于二次调控出来后,在国内10多个房价上涨厉害的城市,实施了比较极端的措施,即出台了完全属于行政手段的限购令,而不象过往的市场调节方式。
那“削减投资”怎么理解呢?过往大家买房都尝到了甜头,早买房子、买多套房子的人都挣了很多钱,所以买房的赚钱效应出来了,行政手段的限购令就相当于要砍掉或弱化住宅的投资属性,政府希望购房者把住宅更多看成自住品来购买,这样也就把楼市的马太效应降低了很多。刚才所说即是我对今年两次调控的一些认识。
那么限购令到底要限多久的问题,行政手段不可能一直这样,是我接下来围绕第二个话题要讲的,即2011莞深楼市的联动包括东莞楼市的变化,讲两个观点。
第一是,我认为2011年东莞房地产市场中的深圳客比例,还会进一步加大,不管是从销售面积还是从销售金额,或者销售套数上,比例都可能会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这是有几个方面因素支撑的。一是大前提,前面各位嘉宾都讲了,即莞深一体化的趋势是挡不住的,二是限购令问题,我认为不管深圳限购令是否取消,其实对东莞都应该是一种外溢效应。取消限购令,深圳房价会反弹,房价更高了很多人更买不起,购买力自然会转移到东莞来;不取消,那就是目前这种状况,深圳资金和购买力也要外溢。三是莞深交界地带,东莞2011年可以看到的楼盘开发数量在进一步增加,包括刚才马总说的花样年黄江项目江山、金地黄江的湖山大境,包括虎门万科紫台、长安万科中心等等,甚至保利樟木头的国际生态城等超级大盘。
深圳客比例会进一步加大,其实有两个征兆,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一是金地湖山大境的首次亮相不是在东莞,而是在深圳,其产品发布会与金地华南的品牌发布会捆绑在深圳一起亮相的,也就是项目主基调已定下来,要主攻深圳市场。还有一个即万科虹溪诺雅,全新的“悦”组团产品发布会,12月25日放在了深圳万象城的君悦酒店,而以往都不是,那为什么这次要放在深圳,我们不妨猜测一下,是需要进一步向深圳市场渗透?是因为想继续增加虹溪诺雅的深圳客比例?还是要把单价拉得更高?我们不得而知。但金地万科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不约而同地有此行为倾向,或许就说明了趋势所在。
第二是,话题回到东莞城区,我认为不久将出现这样一个趋势,也是刚才合富的李兴旺提到的一点,东莞城区也会遵照广州、深圳楼市的发展,即深圳关内放眼过去,基本没有面积合适的非“豪宅”房子,广州核心城区也是一样,非豪宅的项目基本都不在城市中心了。我们也看到,东莞环城路以内6000元以下的房子在慢慢绝迹,往后开发,土地更加稀缺,需要做利润出来,肯定要把售价拉高,所以过不了多久,东莞城区内也将是“满城放眼尽豪宅”,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区购买力逐步往周边渗透、扩大,就如同深圳购买力往东莞外溢一样。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