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产处于使用状态,即便是卖三万块、五万块一平方,它都不叫泡沫。但现在作为保值工具应付通胀,放在那里等它增值再转手,把房子变成投资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酝酿了相当一部分泡沫。
我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在过去这么长的时间里,房地产很特殊,它在过去十年里,从居住功能演变成居住、投资功能,房地产已经可以把它划分成几块功能来看了。03年到06年,会有很多人买房子,要么自己住要么出租,出租是投资的表现。07年热过之后,投资已经演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人们买了房子,不仅仅是为了出租,出租也满足不了期待。
07年只是一部分人有这种意识,08年很快被打压下来,之后市场开始回暖,越来越热,让全民产生这种感觉,加重了第三块的比例。也就是说,买房子不仅仅是为了住,它作为保值工具应付通胀,放在那里等它增值再转手,把房子变成投资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酝酿了相当一部分泡沫。泡沫实际上是在第三块产生的,不是在前面产生的,如果房子都是用来住的,即便是卖三万块、五万块一平方,它都不叫泡沫。就像LV包可以卖很贵,但没人说它是泡沫。一种产品,只要它在使用状态,而不是炒作状态,泡沫是炒作之中形成的,这里面形成了一个接力棒,不断有人进去,以更多的价格买进卖出。现在调控政策的轨迹是比较清晰的,是解决第三块的泡沫。
风险有没有,其实是有的,投资市场没有可能大家永远都是赢家,这是不符合规律的,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面,唯有投资房地产,是稳赚不赔的,财富效应非常显著,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房地产市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进入,证据在于最近一年来全国二三线城市全面普涨了,这间接推高了房价,这是后知后觉者的一次觉醒。2010年的楼市,基本上进入到全民炒楼的状态,类似于07年股市的财富效应,07年有紧张感,身边的人因为炒股都在赚,生活差距拉开了,逼迫他们进入,楼市的财富效应也是同样的。酝酿了泡沫,就酝酿了风险,泡沫没有爆破之前,没有人能知道风险是怎样的。当多数人都在认同一个道理的时候,这个道理本身就变得十分危险。
今年,泡沫深重的地方,伤害会比较大,泡沫不重的地方,伤害应该只是短时间的。所以,2011年应该是结构性的挤泡沫,是区域性的调整。
东莞的楼价,现在在全国排二十几名,不算是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它的楼价走势跟地产界人士说的一样,炒作的氛围一直不浓,泡沫比较轻。2011年,东莞会在某个阶段受到广深的传导,但是最终这个城市的内在因素会起决定性作用。
只要执行力度够的话,调控一定会显现威力,发展商会出现分化。我认为,过了五一之后,市场会更明朗一些,去年政府调控的节点,都是踩着五一、十一、春节这些节点。
2011年炒房的人,可以收收手,但是刚需的人群,看到合适的房子,还是可以出手,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没有太大的问题,房地产真正可以称为长线的产品,更长的时间来说,调控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楼价不可能下降几十个点,可能就是那十个、八个点,合适的房子,是自己需求的可以做自己的选择。楼价温和下降,对于购买其实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