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的低成本高收益
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的处罚过轻。比如,深圳市规定对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将处以“5000元罚款,且三年内将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的处罚。这对于造假者来说,违法成本太低了,造假可能带来的丰厚收益远大于可能被罚5000元的成本;即便失败了,以造假者的经济实力通常也不会在三年内有申请住房保障的真正需要,所以“三年内将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的处罚毫无威慑力。
只有当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的违法成本等于甚至高于违法收益时,此类造假现象方能遏制。香港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和新加坡推行住房保障几十年来,鲜有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出现,与其对造假者的严厉惩罚制度有密切关系。在香港,公屋租户如在申报入息或资产时做出故意虚假陈述,即属违法,一经定罪,可判最高罚款5万元及监禁6个月。新加坡 府的规定,任何人在买卖组屋时都必须提供准确、翔实的资料。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当事人将面临5000新元罚款或6个月监禁,或者同时面临这两项处罚。这些惩罚都将作为造假者的信用污点记录,影响其信用行为,当然这一惩罚制度对造假者的威慑力与这两个地区征信制度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将会在明后年陆续推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世联地产研究认为,当前政府应抓紧时间,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保证保障性住房申请人资格审 程序的公正透明,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使保障性住房真正能为最需要的人提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