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 在“八载华章,策领风云”——东莞中原8周年庆典上,中原集团创始人施永青作了“国内宏观经济趋势及房地产市场发展机会与挑战”专题演讲。
在专题会上,施永青说,房地产要预期未来,关注面非常广。过去一段时间,不但是中国因素影响着中国房地产,国际因素也影响着中国的房地产。2009年之所以这么兴旺,爆发如此强烈,主要因为有金融海啸,中国政府要减少国际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放了很多钱在市场。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压抑市场,2009年是推动市场,这些因素不是本地产生的,而是外来因素。
这两年中原发现市场压力很大,不容易开展业务,因为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压抑非常强。中国出口到欧洲、美国,都出了问题,整体经济在发展受到压力时,政府知道单靠房地产的发展是不足的,房地产当年大家都看成是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不过单靠房地产是不行的,先要实体经济好,消费力增加,才有改善生活的能力。当外面环境不好的时候,国家不敢让房地产单独发展,因为房地产单独发展只是昙花一现,把原来积累下来的钱都消耗掉,那以后就更困难。所以中国政府非常担心,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实体经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做工厂的利润很低,不如炒房子来得快,如果全中国人都去炒房子,没有人做实业,那么中国经济就会出问题。所以中国政府在调控房地产方面不敢放手,国际因素从不同的环境下,都影响着大家,要看未来赢市,不可能不关注整个世界的发展。
未来一年会怎样?从安全角度来看,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所以房地产对于政治的稳定性、国家的安全性关系很大。未来一年国际环境还是比较紧张,因为美国现在的战略是重回亚洲,其实就是要对付中国,围堵中国。美国一直都是做“老大”,最怕的就是“老二”,老二是未来最有可能取代老大的人,所以它一定要看住老二,不让它变大。但是中国大了,它也不容易看住,但是它要把它的资源调回来,所以伊拉克、中东、阿富汗本来是在打仗的,现在仗也不打了,以前的投资也放弃不要了,就是要重回亚洲。现在它在澳大利亚重新建立了军事基地。在这种情况下,钓鱼岛事件也好、南海问题也好,未来一年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
另一方面,中国国力比以前强大,如钓鱼岛问题,之前中国都是比较低调,在南海问题上也比较低调。为什么这么低调?以前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实力,最近中国派渔监船去巡海。以前派船去南海,有时候还没到机器就坏了,还要派船救回来,这样怎么去打,怎么巡逻?现在就不同了,国家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主权。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一些小岛在60年代、70年代被越南占领不少,现在中国有了一定的能力,就不会随便被人家欺负,所以摩擦是有的。但是打架的机会我觉得不大,双方都不想打,对中国来说,中国很需要有30年和平发展的机遇,如果中国再有30年的和平发展,那么我们的实力甚至不战而怯。美国只是围堵中国,给中国一些难处,它也没有条件去打仗的,所以我认为是斗而不破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要维持内地和平发展的环境,对房地产来说,不像在60年代、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毛主席说准备打仗,深挖东莞,这个年代已经不同了,要维持和平发展经济的大局面。所以,在打仗方面最多有一些紧张局面,是不会打起来的,对双方都不利。美国连伊拉克、阿富汗都打不赢的情况下,是不敢与中国真的打仗的。越南、菲律宾会去支持,但是真的要打时,它会拦住的,因为美国不想打。国家安全问题,不会困扰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整体经济上,局面不断改善,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金融海啸初期,美国政府在这段时间,把一些出问题的企业用国家的钱把它救回来。中国是共产党,美国是供债党,把企业的债国家去背,现在不单是国家把美国企业债背起来,是以量款的方法,印更多的钞票,全世界都为美国背仗。全世界的财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世界的钞票不断的增加,每一个月普通债要买400多亿,按揭债券也要买300多亿,差不多每一个月都要买800多亿,一年要花几千亿。买到什么时候,它也不知道,到经济好了,才不需要买。美国的债务为什么不出问题?希腊的债务出问题?因为希腊的债务,想让外国政府买单;美国的债是不要人家买,当然中国政府也买了不少,中国不买、日本不买,它也不会有问题,因为美国的机制可以联邦储备,由自己买。如果信用不好,债券卖出去利息增加,没有人买,因为债券是拍卖的,如果债券1厘没有人要,就要加1厘1、1厘2。美国如果债券没人要,那就联邦储备,自己买下来,所以它就可以不断的印钞票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让全世界替它背债,因为它有发行国际货币的能力,所以它自己短期不会出问题。美国的金融问题,泡沫可以“拖”,但是不会爆破。美国的经济有机会慢慢好起来。
最近,美国房地产已经有回升的趋向,房地产价格一上去,美国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以前买下的是问题债,因为抵押品价格上升,本来有问题变成没问题,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消费能力会变强,明年美国经济会慢慢复苏,中国的出口也有机会改善。因为在东莞,很多都是开厂的,尤其是出口欧美国家的企业。欧洲2013年经济是负增长,可能要到下半年才能慢慢改善,但是欧洲债务问题也不会恶化,因为欧洲中央银行买一些国家债券。债券到期,本来要还,但是还不出来,又给它新的钱去还,借更多的钱还原来的债。这种情况下,欧洲的问题也可以慢慢解决。债会不会越来越多?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不是一下子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整个国际局面没有2008年金融海啸刚开始时的危机重重,所以我认为大环境对明年的楼市是有利的。
中国方面,经济发展前30年,都是高速发展。这是这段时间房地产做的好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工业有比较高速的增长,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要在这段时间不断增长。到了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出口到外国只是表面风光,把产品卖到美国、欧洲,他们给你一张印刷出来的债券,他没有钱买东西,你就借钱给他卖。所以中国外汇储备很多,但是这些钱有什么用?想去买它的高科技产品,它不卖;你想收购它的名牌,它又不卖给你;收购它的矿产,它也不卖给你。所以占这么多的钱,只是电脑里的一个数字。人民的血汗、自己的产品换回来的是一张纸,这张纸越来越多,但是没有用。所以现在中国也想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像美国、欧洲一样,也想增加内需,使中国产品不用出口,可以卖给自己中国人。中国这么大,靠内部经济也可以生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太公平,赚钱的人是少数,拥有股权的投资者,广大工作人员消费能力很低,需求不够,所以才出现产能过剩。现在中国虽然是有中国特色的主义国家,但是我们的制度是股份制,就是有股份的人才可以分享公司的盈利。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果实生产者分享不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能力就没法增长。有钱人是乱吃、乱花都没有用,因为人少;而大部分的人是花不起的。
现在中国政府说要改革收入分配,那如何改革?西方的收入分配一般分为三次,第一次分配是工资;工资没有与公司盈利挂钩,所以在中国人多的情况下,工资是不会太高的。第二次分配是政府抽税。以政府行政方法抽企业税,由政府重新分配。中国除了抽税外,政府还强制要有保险金、养老金、医疗、教育等等,都要拿一笔钱出来,这笔钱差不多工资的40%。政府分配有什么不好?要养一批官僚,养官僚是需要花钱的,而且他们的效率还不高,手脚也不干净,所以真正分到下面的人群时,就打了一个大折扣。第三次分配,靠企业家做善事,中国的法制不允许企业家成立个人慈善基金。美国很多企业家都把自己的股份捐出来,在香港我也可以把自己在中原的股份放入慈善基金,这对我影响不大,因为这个慈善基金是我个人基金,还在我的控制之下。在中国由于不可以成立个人慈善基金,让你把公司的股份捐给青基会、红十字会,老板当然不愿意,给人家控制了,自己就没有了。所以中国这种法律不允许第三次分配,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分配就不公平,大部分的人拿不到劳动成果。
中国政府做了什么,就是提高最低工资。这是国家定的,可能定的与市场不一致,一些劳工法制企业家承担不了,所以东莞有一段时间倒了很多工厂,一些劳工法、最低工资超越企业承担能力。西方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美国三无人士,银行也要贷款,这样他就有钱买房子,有钱消费。但是他还是没钱还,最后又出事。在欧洲是靠政府福利,有很多政府提供服务,现在欧洲债太多,也没法持续。所以中国在摸索自己的分配模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解决的好,如果在利润分配上做的更好,我们才有机会使广大人民群众有合理的分配和内部需求,这样中国经济发展才能持续。
现在中国面对的问题,在有些产业上,国企占主要位置,改革开放主要经验,邓小平改革开放主要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央做少一点,地方做多一点;国家做少一点,让企业做多一点。以前官都要下海,逼着他做企业。最近几年,大家想当官,想到国企找工作,某一种程度来说这是走回头路。如果能开放多一些,本来由国企主导的行业可以给民企去做,中国的生产力就能有所增加,对国企来说也有促进作用。
这段时间,中国经济面对改革,面对走上新路的重要年代,整体来说,中国有机会可以做的更好,主要是看政策是否配合。2013年,承载着经济走出谷底,重新起步的机遇。西方说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我觉得这个不要担心,中国经济在之前一段时间只是发展出路放慢,但是还是在增长,整体来说,今年是7.5%以上,明年可能是8%,所以基本上是增长的。
对于房地产来说,过去一段时间的增长,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来中国把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很大的瓶颈,没有市场化、没有商品化,中国人住的房子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善。
上海头30年基本上没有建什么好的房子,30年后我回到上海,还是住华侨饭店、国际饭店,都是几十年的大厦。市场化、商品化之后才大量建设,开发商为中国人民改善居住环境做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政府要处理好房地产使用问题和投资问题之间的矛盾,房地产不可能把投资因素完全剥离,但是中国现在有一部分人,觉得房子应该是拿来住的,不应该拿来投资,投资房地产的人不是好人,起码在社会舆论上,香港说是地产霸权。房地产不可能不投资,为什么房地产会拿来投资,房地产有“不灭性”,其他的财产都会贬值,时间长了,东西会变。谷子在仓库里,几年后被老鼠吃了,被虫蛀了,会贬值。而买房子,房子倒了,地也在,房地产是永远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灭亡的东西。房地产的价值是跟着经济发展而上升的,其他的东西都会贬值,房地产经济越好,承担房价的能力就会增加,所以投资房地产比投资其他的商品更好,因为的一定可以升值,尤其在中国经济看好的情况下,所以中国人有钱,怎么会不投房地产呢?中国人可以选择的话,他们会愿意把钱放在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主要的大城市,楼价就会升到超越市民的承担能力。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就会干预,所以就出现了限购,把投资资金拦住,不让它流到主要城市,这是过去几年房地产价格下跌、交头下跌的原因。
经过这几年后,刚开始本来有外来资金,一旦不允许月来资金进来,房价就支撑不住,出现调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认为现在已经找到支持点了,不靠外来资金,房价也可以在这个水平上支持住。当楼价跌到一定程度跌不下去,市民认为找到支持点了才敢买房,这个过程在2012年基本完成,探底过程已经有人觉得结束了,见底后一定是反弹的。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不靠外来资金,也可以支持楼价上升。没有外来资金,是否等于这个地方的楼价就不上升?不靠外来资金不等于房价不会升,所以2013年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房价已经见底,房价会爆发式的在2013年上升。上海、北京甚至深圳都有这种机会。但是国家还是要调控的,只是已经限购了,还有什么可以调控呢?调控方法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比较王道一点,就是房价上升,普通人民买不起,要调控房价也不容易,就提供一些保障房,让普罗大众也可以解决居住问题。保障房不是一天可以造出来的,所以要把握时间,压抑需求。香港是增加印花税,新加坡、台湾都是用这个方法,你要买房子,我增加交易成本。中国政府也做过,但是收的不多,香港收的很高,短期转让要收20%的成交税,这样炒卖的人就少了。
这样做的东西越多,将来手上的工具就越少,未来一年大城市要升是不可避免的,政府的手段一定是升了才出来,所以它是先升一段时间,升的离谱了,政府就出手。中小型城市现在的问题是供应量太多,东莞的情况经济增长放慢,东莞今年的增长只是3.5%,比全国7.5%低很多,有一些大城市是三位数,有一些是8%-9%。之前买的都不是新生的钱,是以前积累的钱,是在消耗。先要把经济搞活,中国现在想增加工业增值,不要做太多劳动密集的工业,而是一些知识密集、高增值的工业。中国没有条件将全国工业转移,因为整个世界来说,最低的是农民,第二层的是产业工人,然后才到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老板,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不可能都做上层的,可以做金融、好品牌、手表高专行业,13亿人民有相当一部分要做农民,做产业、工人,要把所有的人都提上去,不可能所有人都做管理人员。中国现在想做高端行业,把低端工业赶到越南、印尼,这对大家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在一些中小型城市,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才可以把劳动力吸引过来。整体来说,如果城市化进度不加强,房地产二线城市也不会好起来。二三线城市楼价,因为大城市有限购,有一些钱流出去,加上做实体经济不顺利、利润低,才有资金流去房地产,未来一段时间,如果欧美经济好了,实体经济就投资吸引力,二三线城市会有所调整。因为整体经济环境、国际环境在改善。
最后,施永青明确表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总趋势我是看好的,只是大城市比中小型城市好的快,应该在政府出手之前把握机会。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