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水精神文化的追求不单单只体现在优美的山水诗词中,还有人们在现实中对山水住宅的追求:临山而居,近水而栖。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山水文化组成。纵观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是处于某种政治目的或是自身的精神追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会把悠游于山水之间、放情于世俗之外,对酒当歌、清流赋诗当做是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
古代达官贵人对山水名府的追求
山水资源的不可复制性意味着山水名府只能为社会金字塔顶尖人群所拥有,古代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进一步悠游于山水之间,,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其中皇家的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山水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荫凉,比承德市区低4-5度,在此便可可体会避暑之情趣。
达官贵人对山水名府的追求从园林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还以原本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山水园林集大成时期。到了清末,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人们对山水名府的追求停滞。直至今天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稀缺生态景观的山水名府仍然是众多社会顶尖阶层的追求。
东城新中心 联华打造城市山水名府
皇马郦宫(论坛)位于东城黄旗山豪宅板块,是由联华国际打造的“精品地产”战略全国标杆性项目。皇马郦宫依托着黄旗山千年文脉,黄旗山片区拥有黄旗山、旗峰世界公园,峰景高尔夫、虎英湖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御景湾大酒店、东莞首座网球中心等高端地标资源。政府将黄旗山板块定位成中央生态休闲区、中心区交通枢纽和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此规划更令它成为东莞塔尖阶层追捧的豪宅板块。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