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土地拍卖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东莞七成耕地流转完毕 土地流转趋势渐缓

来源:东莞时报  梁坚 冯志刚 东莞房掌柜  2008-10-20 02:45:52阅读量:3078

长塘社区里,一对爷孙显得非常休闲 杨森林 摄

叶惠钦和他住过的老房子

广东是土地流转的试点省。曾发布《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草案)》,农民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将以与国有土地同样的身份——同地、同价、同权,进入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在国内影响巨大。

东莞在土地流转方面走在前列,造就了东莞城市化的奇迹。同时,东莞农村土地流转形成了一面是因诸多原因高度城市化的发达村庄,一面是保持一定农地的发展中地区。我们以两个村庄的20年轨迹记录东莞土地变革的经验与困惑。

典型个案

40多家工厂挤进村

大朗镇太平村最近有件喜事,这里刚刚修好了一条可以联通常虎高速的公路。村里的邝叔很兴奋,以往太平村就是一个死角,道路通到太平村,再走只能走回头路。

卖松树换钱搞开发

改革开放前的太平村就是个穷乡僻壤,是典型的农业村,每人平均也就一亩水田。邝叔家中五口人刚好分到五亩多田地。“那时候我们被人家叫‘山佬’,也就是乡巴佬。”邝叔说。1990年,太平村附近的村庄推平土地建工厂,太平村这个被山包围的小村终于按捺不住发展的渴望。可是村里没钱,村集体就把山上的松树卖了,换了钱搞开发——平整土地,建设道路,终于吸引了三家小厂,都是港资企业。“不管国家政策有没有给空间,先干了再说,总不能饿死。”邝叔说。

要让农民让出田地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企业刚来时,也没什么分红,农民没了田地,一旦收入下降可能就会闹情绪。“那时候村集体就教我们农户种苗圃,5元钱一棵荔枝苗,好卖得很,靠这个一年挣个十万、八万不成问题。”邝叔当年也是全家种苗圃,那是自留地里的几分田就能取得大收益。

因为大朗荔枝举世闻名,所以这里的荔枝苗很好卖,但很快农民发现这卖荔枝苗就影响到了大朗荔枝的销售。“海南荔枝、惠州荔枝基本上都是我们发展起来后出现的竞争对手。”邝叔说。

每人1000元分红

这种迅速发家却也带来了竞争的问题。到了2000年,苗圃种植的风潮就消失了。虽然还有一些苗圃但不再成气候。不过此时,1800多人口的太平村已经拥有40多家工厂,农民每月有50元的粮油补贴,年底每人还有1000元的分红。邝叔的长子开了一家小五金厂,同时又到一家港资企业里做管理工作,小儿子搞水电安装也发展得不错。

1999年,邝叔自己建了两栋楼,出租给来打工的工人,租金一个月能收1万多元。本来倒是不错的一笔收入,可是今年宏观经济环境不好,我们也受到影响,以前有50多间房出租,每月每间房租金200来元,现在每月100元都没人要。村里工厂不景气,能拖着不交租的就尽量拖着,邝叔很着急。据悉,在邝叔的背后还有一大片丘陵地,不过这些土地不能流转出来做工业用地了。“现在国家保护耕地,能发展工业的土地没有了。”邝叔说。

好在中国的一个高科技项目散裂中子源项目在太平村选了址。一旦这个项目建成,数千名科学家汇聚,就会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太平村就面对着松山湖,象征东莞未来的高新科技企业已经从他们那征了1000多亩地。“在经济环境好起来后,我们这又会热闹起来。”邝叔说。

典型个案

长塘村里再无农民

2008年10月18日上午9点,叶惠钦正悠闲地在250平米全景大宅阳台上,从22楼的高层住宅楼俯瞰大朗长塘社区。这是东莞村民最早的高层住宅小区,叶惠钦与长塘花园里的1042户居民都住进了这座现代化的小区。

祠堂急变工厂

叶惠钦的脚下曾经是一片丘陵,长塘花园里至今还保留了一块山坡,那曾经与田地相伴的山坡,已经成为城市小区内的绿地景观。严格意义上说,长塘村里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民。

叶惠钦的老宅现在隐没在一条现代化的步行街当中,那是长塘社区里为数不多的瓦房聚集区,紧凑的建筑看上去就像古董。而这一带未来有可能拆迁,建设高层建筑群。

1971年高中毕业的叶惠钦在1984年以前是长塘小学的民办老师。家里只有一亩多水田,一家人勉强够吃。叶惠钦和他的叔父两人挤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共享十几平方米的空间。他还记得他和姐姐妹妹完全是靠助学金和减免学费才完成高中。

但长塘在叶惠钦印象中一点点在改变。1979年,香港人在长塘盖了毛织一厂,接着一些外地工厂零星出现了。当时没人敢流转土地,把村里的土地盖成厂房。于是外来工厂都是占用旧仓库、晒谷场等集体财产。

到后来实在没屋子了,人们终于想到把荒废的叶公祠堂腾出来作工厂用地。“祠堂里的菩萨一推,就搞起了毛纺,直到为台湾人投资,并居住在这里,我们才想起了祠堂文化,重修了祠堂。”

厂租用来分红

1984年仍然无法转正的叶惠钦选择下海。当时在长塘的一些工厂太少,村民的土地没有流转享受不到分红。失业的叶惠钦辗转到了大朗日用工业制品厂做会计,一个月250元。

1988年,叶惠钦当上了厂长,月薪1000元。他的这个厂长生涯迎来了大朗毛纺企业的春天。大朗毛织企业辉煌的时代在1988年到1991年间书写。也就是那个时候,人们开始突破耕地与农村荒地的经营界限,村集体开始和外来投资的工厂谈判,转移农民承包的土地给工厂建设,厂租用来分红。

1996年到1997年间,大朗毛纺织业聚集,竞争激烈,土地流转成工业用地也开始飞速增长。到2001年,村里的土地几乎用光了。村委会想着要向未来发展,就必须做高层建筑,于是长塘花园诞生了。

农民已成记忆

叶惠钦自1991年离厂开公司。当时450元一亩地,他流转得到300多平方米,100平方米建了宿舍,200平方米建厂房,第一间厂标雅毛织厂因此诞生。现在叶惠钦不做毛纺,却做起布业生意,而且生意不错。大家庭也成长为33号人。抱着孙女的叶惠钦家已经四代同堂。小儿子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已经成为外科医生,他们与当年的农民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了。

权威报告

东莞七成耕地已流转

在《广东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一文中,广东社科院、广东农科院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东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一半为私下自发进行。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土地流转是承包者个人的事,对土地流转不予过问,导致流转纠纷无人受理。这份报告使得政府开始加强对土地流转的严格规范,村里想私下流转土地不容易了。

东莞市农业局经济管理科科长尹效良说,东莞的土地流转正是在1988年到1989年左右开始的。不过到1997年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前,土地流转在广东仍然是个别现象。1997年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才3万公顷,只占承包耕地总数的2%。而2002年的时候,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3.03万公顷。2002年,广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达到9.1万户,到2005年涨到12.8万户,而广东省农科院2005年最后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除深圳外,广东土地流转面积中耕地面积达到26.2万公顷,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2.6%。东莞的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尹效良说,现在东莞耕地已有七成实现流转。

同时,东莞农业格局也发生大变。1980年农业总产值占GDP的36.4%,到了2005年只有不到1%,农业劳动力相对总劳动力下降为8.6%,耕地面积更是从7.85万公顷减少到3.35万公顷。城市化改变了东莞的农村面貌,也改变了叶惠钦的一切。

分享到:
责任编辑:nomark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