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房子已到套现最后时机。该报道指出,自1998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个人房贷在利息很低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股市进入熊市等,中国房价都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行情。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
实际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表示,过去15年那样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同时投资也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不过,他认为,不涨并不意味着下跌。
据鲁政委判断,在未来几年里比如说一到两三年的时间里房价不会马上下跌。从房价的上涨来说,在过去的15年里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差不多15年的时间里房价一直在比较快速地持续上涨。
15年就是一代年轻人的老去,从2012年开始如果说以16岁-60岁统计,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出现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未来能够被城镇化的人口相对于上一拨的婴儿潮时期来说,其实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
康宏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杨晨也表示,目前不论是从刚需上来讲,还是基于地方财政收紧的局面,都不支撑房价下跌。
杨晨认为,此前一些地方的楼市“限贷”是很不公平的做法,不加区别的一刀切误伤了很多刚需购房者;另外,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然而,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评论称:“对房地产而言,最糟糕的情况也许还没结束,但我们未发现有迹象表明,情况会突然恶化到‘降价大甩卖’的程度。”
当前,尽管中国货币政策明显趋于宽松,但实体经济的改善并不明显。11月中国CPI同比增长1.4%,创2009年11月以来最低,而且CPI在今年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半年处于下降态势。中国11月PPI下降2.7%,更是连续33个月下滑。
申银万国发布宏观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面临最为严峻的通货紧缩危机。报告指出,“数据验证了之前的判断,中国面临的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通缩压力既有内忧亦有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内需不足,“外患”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
通缩将放大债务,对于整体经济尤其重资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不利,部分下游行业例如原材料加工企业和公用事业能够从中受益。
持续的通缩是一场灾难。经济学的解释是,在通缩的状况下,人们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降,而人们会认为价格在未来还会继续往下走。
通缩压力既有内忧亦有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内需不足,“外患”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通缩将放大债务,对于整体经济尤其重资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不利,次贷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都在与通货紧缩做斗争,目前看中国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
PPI连续33个月下滑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是PPI降幅扩大的主因。由于房地产是过去总需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相关房地产产业链的产能快速生长。
当房地产走入长周期下行区趋势,受制于产能过剩和总需求不足,在产能过剩未被出清之前,工业品价格会持续负增长。经济层面的大环境如此,个人的财富增长也受制于其中。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