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中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经济会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有足够能力防范各类风险,有足够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人们更关心的是,在2017年上半年,哪些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还存在哪些隐忧?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走?供给侧改革怎样深入?就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了6.9%的开门红,进入第二季度虽然受到外部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但主要经济指标依然保持在景气度之上,1~5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定,就业持续改善,物价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国际收支情况也不断改善。
尽管今年年中经济数据暂时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一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夏季达沃斯会议上所表达的中国信心,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经济会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有足够能力防范各类风险,有足够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然,人们更关心的是,在2017年上半年,有哪些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还存在哪些隐忧?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怎么走?供给侧改革怎样深入?就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潘建成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将实现6.8%~6.9%的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要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推进改革。他强调,绝不能出现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下半年应进一步加大降成本的力度。
上半年中国经济
“好于预期 结构优化”
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8%或6.9%左右。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当前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出现这样一个超预期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证券时报记者: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整体上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您对上半年中国经济怎么看?
潘建成: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好于预期,结构优化”八个字来形容。前5月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就业稳定向好,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状况比较稳定。
首先,“好于预期”主要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比较不容易。具体表现在:工业增长加快,增速明显回升。前5月工业增速6.7%,明显高于去年全年6%的水平;服务业高位企稳,无论在二三产业的相对比重上,还是在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上,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可以说,服务业是“稳的基础”,工业是“升的主因”。
其次,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是另外一个特征。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消费,都表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趋势,经济增长的含金量逐渐提高。消费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
具体来看,工业增长过程中,可以看到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并不快,比如钢铁产业,5月份同比是下降的,1~5月份也只是0.4%的增长,但医药、IT(信息技术)设备等高新技术增长较快,这表明产业结构在优化,这一点其实比工业本身的平稳增长更重要。
消费结构也在优化。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数据表现比较乐观,消费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内部结构也在优化,从具体数据的体现上,第三产业明显快于第二产业,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将更加快速。
证券时报记者:尽管年中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上半年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的态势已基本确立。您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如何?
潘建成:上半年中国经济预计实现6.8%~6.9%的较快增长。
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结束了此前多年的持续温和回落的态势,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6.7%回升至6.8%和6.9%。已经公布的前5月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回升态势。
考虑到一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的工业订货指数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工业企业订货“高于正常+正常”所占比重为84.7%,高出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而且5月份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处于52.3%的景气区间,非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较4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50.9%,因此6月份工业增长继续保持5月份增速的可能性较大,服务业的平稳运行态势更加明显。
基于此,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保持2016年四季度的回升态势,达到6.8%或6.9%左右。这一结果明显超出年初制定的全年预期增长6.5%左右的目标。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当前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出现这样一个超预期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房地产市场
逆势上升存隐忧
目前房价上涨预期依然较为强劲。由于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采取了严厉限购,市场行情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房价上涨预期推动开发商的**热情,会加大未来去库存的压力。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个人按揭资金作为资金支撑,这种利用高杠杆撬动大量资金的融资方式,会显著加大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经济上半年的运行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确定企稳的信心。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远未达到“可以松口气”的程度。您觉得上半年经济运行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潘建成:首先,基础设施方面,今年1~5月基础设施**增速高达2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高达20.8%,仅略低于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强刺激时期的21.6%。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源于今年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与各地PPP项目积极推动相关。
截至5月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入库项目达13132个,项目计划总**额高达15.8万亿元。由于目前很多PPP项目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并且不少都集中在财政收入下滑明显的省份,因此,大量PPP项目获批落地虽然会暂时带动基础设施的增长,但鉴于公共项目的非盈利属性,不少PPP项目未必能确保稳定的回报,而不少PPP项目的贷款获得政府的担保,这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政府中长期偿债压力,加大债务风险。
其次,房地产市场方面,虽然去年10月份以来数十个城市陆续采取极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举措,但是今年1~5月房地产开发**增速依然达到了8.8%,这一增速不仅仍高于固定资产**增速(8.6%),而且较去年全年增速高出了1.9个百分点。
目前房价上涨预期也依然较为强劲。5月份43.3%的消费者预期未来6个月本地区商品房价格会“上涨”, 44.3%认为“基本不变”,只有12.4%认为“下降”。由于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采取了严厉限购,所以市场行情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只有9个,61个价格环比仍在上涨。
然而,房地产市场逆势上升的背后存在着两点隐忧。
其一,房价上涨预期推动开发商的**热情,会加大未来去库存的压力。事实上,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一定程度上是库存从开发商手里转移到城镇居民手里,多套房拥有者数量明显增多,房屋空置率处于攀升之中。
其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与个人按揭资金作为资金支撑。从1~5月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看,在整体到位资金增速在9.9%的情况下,国内贷款增速达到了17.3%,个人按揭增长8.6%,开发商自筹资金则下降3.4%。这种利用高杠杆撬动大量资金的融资方式,会显著加大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