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194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7年创立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1991年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现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杭州清泰街160号,立着一座已有些年代感的六层小楼。31年前,娃哈哈的前身——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就是在这里起家的。那一年,宗庆后42岁,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仍然是这个中国最大食品饮料企业的掌门人,他的办公地点也从未离开过这里。他每天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经常住在办公室。
目前,他依然维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在他自己看来,这离不开年轻时经受的15年“魔鬼历练”打下的基础。
接受笔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他就睡在办公室。采访当天早晨,记者8点到达他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70多岁的宗庆后依然精神矍铄,反应敏捷,在这次专访中,他聊了很多,深有感触的回忆起了他的上山下乡、创业历程,回应了娃娃哈如何应对谣言,谈了他为何不做房地产和金融,甚至谈了集权和接班人的话题,在此笔者原汁原味的将对话呈现,希望一窥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一、上山下乡是自愿
一视财经:这次来拜访您主要是想请您谈谈改革开放40年这个话题, 1978年是改革开放开局之年,也是您一生当中比较重要的一年,您是在这一年回到杭州的,后来也是辗转到企业做了10年,当时您觉得整个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宗庆后:当时农村承包开始了,因为我是当时的农村委员,当时农村的生产还没有好起来,农业比前几年多得多,但是还不够,粮食和油都开始好起来了,也不短缺了。但是农村承包农产品(6.460, -0.05, -0.77%)大量丰富起来。后来才正式开始的改革开放。那时候也想过自己做企业,不过还没有做,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一视财经:我看到您的传记,您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如果现在让您在回忆起来的话,您觉得最苦的经历是什么时候?
宗庆后:实际上都很艰苦的,那时候人们都很艰苦,下乡的这几年是最辛苦的。那时候是在农场,农场的工资很低,而且那边还是有劳改犯。茶叶、有水稻、有水果这些都是后来发起来的,也都是天天加班,把山上的土运过来凿地。
一视财经:但那个时候您就表现出了不服输的劲,您觉得这个劲是您身体上面天然的吗?
宗庆后:那个时候还不是太稳定,天天想干这个,整个还没想好,而且也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视财经:当时下乡是您自己做出的选择?
宗庆后:当时去农村的时候那时候不是强迫的,是自愿的,因为那时候都没钱,而且也没地方就业,所以都下乡去,去农场去搞农业。
一视财经:那这段经历对您后来起到什么样的帮助?
宗庆后:把身体锻炼好了,吃了那么多苦,干活就不是太累了。
二、回应谣言对娃哈哈的伤害
一视财经:我们小时候都是喝娃哈哈长大的,对于这个品牌非常有情感,但近些年来有些人质疑娃哈哈是不是走下坡路了,民族品牌是不是不行了,您觉得娃哈哈近几年来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宗庆后:2015年和2016年下坡路走的厉害,而且网络对我们的谣言伤害也很大,但是主要销售的产品是营养快线和爽歪歪。营养快线一年可以销售4亿箱,但是网络上说我们是白水兑的,一大批谣言,所以当时对我们伤害是挺大的,下降了1.5亿箱,爽歪歪下降了8000万箱,所以这两个是负增长的,现在的话国家已经把网络列入法律,网络这些谣言也是要追加责任的,最近开始也恢复正常了。从这个事件看起来我们这个品牌至少还是可以,换个企业的话已经倒掉了。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