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90后1700万摇号抢房:真的只剩捆绑父母买房这困局?

来源:房掌柜采编中心  整理 东莞房掌柜  2018-06-07 09:57:26
[摘要]买房这个话题可以说困扰了中国人相当长的时间,对于当前的90后来说捆绑父母买房真的是一个无法逃脱的魔咒吗?10年前的80后,掏空父母的积蓄在一线城市买房,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啃老啃得早,日子过得好。

买房这个话题可以说困扰了中国人相当长的时间,我之前也一直在讨论买房,借着买房这个逻辑,我们不妨将房地产市场现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都讨论一下吧,之前我们讨论过楼市,讨论过开发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当前的90后来说捆绑父母买房真的是一个无法逃脱的魔咒吗?

90后1700万摇号抢房,捆绑父母买房真是无法避免的困局吗?

一、90后1700万捆绑父母买房

  根据媒体的报道,5月30号,深圳(楼盘)首次实行摇号买房,该楼盘要求购房者先交500万的诚意金,其实也就是先验资了,看下你有没有实力买他们的房子。即使如此,买房现场也是人山人海,每个人的选房时间只有不到2分钟,但是就是这样每个人的热情却也依然高涨,其中一位90后抢到了7层的一套205平的房子,本次楼盘所推出的房源中,户型面积主要有205、287、367平方米三种,其中205平的户型是最小面积,同时也是总价最低的。

  这位90后买房者声称自己选的是最小的户型,也是最便宜的户型,但是这个户型的总价超过了1700万,当记者问他这钱是谁来出的时候?该买房者回复说,肯定是父母出。当所有人都在感叹这个买房者真是有个好爸妈的时候,我们却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捆绑父母买房的困局。

  网上最近流传着一个段子“十年前,掏空父母的积蓄在一线城市买房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甚至有人表示,啃老啃得早,日子过得好。”当看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真是不禁让人汗颜,我们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仔细想想的确也是这个理,在中国现阶段的年轻人观念中:有车有房,是年轻人成家的一个必要条件。根据之前汇丰银行通一项针对9个国家的调查发现,中国千禧一代(1981年至1998年出生)的住房自有率高达70%,在9个国家当中排名第一。仅次于中国的是墨西哥,千禧一代住房自有率达46%,第三至第九依次为:法国(41%)、马来西亚(35%)、美国(35%)、加拿大(34%)、英国(31%)、澳大利亚(28%)、阿联酋(26%)。汇丰银行表示,房价上涨和工资停滞不前是一些国家的千禧一代购买房屋的最大障碍,“对于这些国家的千禧一代来说,虽然梦想还没有完全破灭,但看起来将被推迟”。

  几乎不用否认,中国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个真正的陷阱,因为凭借80后、90后自身的经济能力,如果他们在一线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工作的话,他们一个月的工资甚至都没有办法支撑房价的五分之一,这种巨大的鸿沟,也难怪说某专家表示,中国年轻人买房需要掏空家中父母、祖父母辈所有人的六个钱包了。

在当下有个共识:有车有房,是年轻人成家的必要条件。据统计,中国80、90后有房率达70%,居全球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墨西哥仅为46%。80、90后的经济能力,和高企的房价间,存在巨大鸿沟。他们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往往舍身搭桥,帮孩子填平沟壑。这代人的长辈,最该被授予“感动中国”奖。

房子是啃老的万丈深渊

子女没逼父母,大多老人是自愿被“啃”。

据调查,97%的受访青年称,身边人买房都靠父母。捆绑父母买房,已成中国青年的常态。

2000年起,中国房地产喜迎高潮。建房手速赶不上买房手速,工资上涨速度,更远低于房价上涨速度。

2000年~201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走势

从2008年到2017年10年间:

广州房价翻了3倍

北京房价翻了5倍

上海房价翻了6倍

深圳房价翻了将近7倍。

之后在国家的大力调控下,房价依旧稳扎稳打,步步攀升。

2018年1-4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7%。很快,全国新房均价将破万。与平均房价鲜明对照的,是人们的平均收入。

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折合每个月是2164.5元。平均情况下,一个人不吃不喝,买套房子要花小半辈子。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几年工资,想买房,无异于痴人说梦。

于是,这一代年轻人,不仅在家靠父母,另立门户还要靠父母。买房、结婚、养孩子……这一整套的操作,差不多都得靠父母帮衬。“为父母养老”、“反哺”这种传承千年的道德伦理,在房价的重压下,怕是只能靠边站了。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贬值

不如科学啃老,理性投资

印象中的啃老,是孩子游手好闲,靠着父母辛苦赚钱,才养尊处优地过活。

但如今,更多人的啃老,是被迫啃老。

樊纲前不久提了个“6个钱包买房”,瞬间登上热搜榜。6个钱包是指,一对夫妻要买房,除了靠自己那点钱外,还得靠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2代人,6个钱包。

买个房子要“啃两代之老,举三代之力”。掏空老人的养老钱,再搭上自己的下半辈子。

“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只是,这是他们的错吗?

王思聪还开过问答:如何看待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现象?他的回答是:“年轻人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愚蠢!”

可是他却没法回答,在一个房子是刚需的时代,如果不啃老、不买房,年轻人真有更好的选择吗?

托房价的福,谁不啃老谁就输了。

试想,一个不啃老,只能35岁才买房的男人,他27岁时就无法结婚。并且中国地产的戏剧化,导致啃老早买房的人,占了大便宜,不啃老迟买房的人吃了大亏。

搞了半天,及时啃老、科学啃老,才是避免中年危机的捷径。得利于啃老,中国人首套房的平均年龄,已被哄抬到了27岁。

各国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从父母那里拿钱啃老,究竟对不对呢?本质上,“啃老”是家族财产的再分配。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本就该到拼爹、拼爷爷、也就是俗称的啃老阶段了。只不过我们这代人,有幸还认识起跑的第一棒。第一棒起跑线大抵相同,到目前,有些阶层刚刚拉开,有些阶层差已望尘莫及。

一般来讲,社会制度越完善,阶层剧变越少。

我们这两三代人,碰巧遇上中国数百年间,变动最大的几十年。有很多个体、家庭、整个家族,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世态。许多人把阶层波动、起跑线公平,当成了常态。

清朝覆灭的王孙世家,民国时期的官宦商贾,建国初期的土改翻身,十年动乱的重新洗牌。这些历史离我们都还不远。几次推翻重来的历史经验,让我们忘记了千年来,个体很少能以己之力,跨越阶级。

还觉着白手起家才公平的人,思维迭代慢了一步。“啃老”这个词,正在去道德化的普及。

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买房,也仍是一种稳健的抗通胀手段。

如果家中老人尚有余力,也不妨将现金,用于房产或其他投资。适当让儿女理性啃老,也比盲目地储蓄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被迫啃老很无奈,有老可啃很幸运。

90后1700万摇号抢房,捆绑父母买房真是无法避免的困局吗?

二、中国式买房困局到底何解?

  我们纵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市场从2000年起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国房地产的均价从2000年的2058元每平方米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这个价格达到了6666元每平方米,5月15日,戴德梁行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住宅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达到了8275元/平米,同比上涨8.7%,房价第一次突破8000元大关。

  我们仅用国家统计局的6666元每平方米的均价来计算,18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增幅达到了223.91%,这个还是一个平均数据,在全国范围来看,不少一线城市的房价是远高于当地白领的收入水平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来看,未来大学毕业生如果仅凭自己的收入水平想要实现买房置业的目标的话,是一个相对非常困难的过程,仅凭自己实力实现首次购房的时间将有可能继续延长,刚需们到底该怎么买房?

  现在来看,我们要追根溯源,为什么中国人对于买房如此热衷,可以说从中国的历史上,凡是徽商、晋商、潮汕、宁波(楼盘)等各大商帮在实现了财富价值之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买房置业作为自己的主要财富配置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纸面的财富并不算财富,只有地产、房产这些实物才是中国人财富的象征。

  另一方面,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福利制度中,房地产成为了城市福利制度最为重要的依托,你买了一个城市的房子,就意味着拥有了这个城市的医疗、教育等等稀缺资源,甚至在不少地方还可以落户,所以当房产意味着户口、医疗、教育、社保等等城市公共福利的时候,房子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稀缺品了。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现在的房价和抢房现状来说,年轻人想要仅凭自己的实力买房就变得非常困难,这种情况其实已经进入了经济学上的市场失灵的状态,由于房地产附带了过多的公共资源,最终导致用市场的力量调节房价反而让房地产的供求出现问题,房价反而越来越高。破解房价困局的办法在哪呢?

  第一步,必须要想办法让福利和房子脱节。对于房地产来说,如果房地产背后附带的社会属性如果没有被剥离的话,那么房地产就会一直有支撑其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逆转的,只有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与房地产真正剥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放到现阶段的背景来看,这就是国家所说的租售并举政策,只有无论租房还是买房其享受的社会福利都是相同层级的时候,才能真正将支撑房价的力量给抽离。

  第二步,增加福利性住房的供给。现阶段,购买商品住房对于买房者来说比较困难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福利性住房的供给了,比如说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限价住房等等,只有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足够充裕的时候,根据经济学的供需原理才不会因为需求过于旺盛而导致供给不足的现象出现。

  第三步,则是坚决贯彻房住不炒的理念。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房住不炒可以说是我们现阶段到未来相当长时间范围内的一个房地产市场主原则,那么对于各地来说,所需要做的则是在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刚性住房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打击炒房者,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房子只会是消费品而不会是投资品。

  其实,每一个政策都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在短时间来看还没有完全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属性趋势已经形成,这个困局的解局正在进行时。

(房掌柜整理来自江瀚视野观察、凤凰周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黄子欣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阅读过本文的网友还阅读过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