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式≈死亡模式
2008年,当深圳还沉醉在改革开发三十周年庆祝的喜庆之中时,同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东莞却陷入各种各样的危机门事件中。中国第一家受金融危机冲击倒闭的企业发生在东莞,中国第一个经济快速下滑的城市也发生在东莞,中国第一个出现大规模失业的城市也是东莞。
曾引以为豪的“东莞模式”在金融危机之下,几乎变成了金融危机下的死亡模式,东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30 年奇迹般崛起,“东莞模式”曾引起经济界的广泛瞩目。在人们的一般描述中,“东莞模式”是这样的:港台资本、设备(附着一些工业技术)+东莞土地、厂房+中国内地农民工+香港(后来还包括深圳)进出口通道+欧美日市场(现在是全球市场)。核心就是承接香港、台湾的产业转移,为欧美企业做贴牌。这种模式在顺境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东莞逐步形成了电子、机械、服装、玩具、家具、制鞋等八大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 原材料涨价,“东莞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假定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是否这种发展模式就可以长远了呢?当然,如果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们还不会这么快意识到东莞模式的弊病如此之大,但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不能确保下去。原因很简单,东莞的地价,中国曾经廉价的劳动力元素,东莞的生活成本等等都不是中国最低的了,更不是世界最低的,印度,越南,非洲国家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更低,更具竞争力,而初级制造业的选址发展的目标也只有这些地区。所以,东莞的危机从东莞模式开始就存在着,只是我们一直迷信与高速发展的GDP罢了。的确,30年来的发展,东莞的巨变是世界瞩目的,东莞政府的腰包是珠三角城市中最鼓的一个,东莞老百姓是富足的,但东莞的危机却随着这种富足程度一步步加深!原深圳市市长于幼军在山西从政时提出不要带血的GDP,其实东莞何尝不是带血的GDP呢,只是一个是看的见的鲜血,一个是耗费全国廉价劳动力的血汗。东莞,高速发展的GDP又能代表什么呢?
◆佛山陶瓷,顺德建材,中山照明,东莞有什么?
先不拿东莞与深圳和广州相提并论,仅仅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东莞实际的竞争力也是偏弱的。我们都知道佛山有陶瓷,顺德有家具,中山有照明,请问东莞有什么?电子产业毫无疑问无法与深圳相提并论,服装虽多,但却找不到一家世界名牌,哪怕是中国名牌也不多见,家具,中国人只知道顺德家具,很少有听说东莞家具,所以东莞尽管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强,什么都不是特色,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东莞的失利是再也正常不过的。
2009年前后,笔者先后在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考察发现, 东莞尽管也在各个区镇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如大朗的羊毛衫制造,长安的电子制造,虎门的服装等,但却存在着有集群,无品牌,有制造,无市场的局面。与中山的照明产业,顺德建材,佛山陶瓷不同的是,这些区域都是本土企业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并在全国形成绝对领先的技术和品牌。差异在什么地方呢?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东莞的命运却被三外掌握,所以,即使遇到金融危机,即使想大幅调整产业结构,其实都很难!
◆一半是深圳,一半是广州,东莞在哪里?
东莞的一半属于深受深圳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深圳模式,一半则受广州影响形成了则属于广州模式,唯独我们很难找到东莞自己。
在靠近深圳的东莞版图,长安、虎门、塘厦、黄江、凤岗等地,在产业发展和产业关系上,除了隶属于东莞之外,但所从事生产制造都与深圳息息相关,如深圳产业转移,或者为深圳产业配套,或者为供应深圳市场等等,因此从事产业的人也多为深圳人。这里具有明显的深圳特征。同样的是,靠近广州的部分,则有明显的广州特征,为广州进行配套生产设计,当然这也没错,但问题的是,东莞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没有自我的城市,如何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的一个极点?
◆松山湖,东莞的悲壮命运要靠它来终结
假如我说松山湖最应该是东莞的经济中心,假如我说松山湖不仅是东莞的经济中心,也许更应该成长为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或许没有人会相信我的判断。但对东莞来说,能否结束这长期以来悲壮的东莞模式,重新获得新生,关键就要看松山湖未来如何。松山湖成功了,也就意味着东莞模式蜕变成功,从世界工厂的名字中划去,转为中国科技新城,也许在世界上少了一个东莞,但在中国却多了一个新兴的科技新城。所以,松山湖的命运与东莞的未来紧密向牵。
这么多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东莞不差钱,但差的是自主创新的企业,差的是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市场,自己的命运要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松山湖为东莞提供了这么一个场地,东莞的自己命运场地。尽管目前松山湖也只有深圳的华为终端进驻,少量的科技企业入场,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产业地,东莞正在全球范围内招兵买马,只要有能力,有技术,有钱没钱,有地没地都可以来东莞创业,这才是东莞的希望所在。多年前的深圳车公庙片区,一大群中国内地技术骨干单身闯荡深圳,落地与此,深圳市不收租金,提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深圳多家全国知名的科技企业。
东莞能否成功转型,要看松山湖,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也要看松山湖。作为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四大城市的地理中心,松山湖更是四大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心。规划有五条高速、两条珠三角城际轨道汇集,35分钟均可快速抵达港、深、广,惠。政策铺路,交通通关,千万东莞人的梦想都聚焦在松山湖,你说松山湖能不高速发展吗?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