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15年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办法,城市建设管理有了长足进步,市容市貌有了显著改观,市民素质有了提高,全市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1、创城促市民素质城市品质共提升
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最根本的取决于这座城市里面人的文明素质。我市自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响亮提出“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的口号,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文明桂林建设,市民素质与文明共提升。
我市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评比表彰活动相结合,潜移默化感染市民,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市民的好习惯在创城过程中逐渐养成。如今随地吐痰的少了,街道地面干净多了,司机礼让斑马线成为自觉行为,十字路口闯红灯的少了,公交车里没了乘客进食的现象,互助友爱、文明礼让的人多了。
“文明餐桌”让“光盘”成为标榜的美德。从大饭店到小吃店,从宾馆到食堂,就餐之地随处可见文明餐桌宣传画和提示卡;“不剩饭、不剩菜”成为在这个城市订餐用餐的标配,“打包”与“吃不了兜着走”已深深扎根市民心中。
2、核心价值观引领桂林文明城市步伐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我市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使之与创建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彰显了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个人生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在今年9月20日召开的2016年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强调,要重点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作,促进市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建设文明桂林。
我市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位置,通过邀请领导和专家举办理论报告会、组成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专题宣讲,在显著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识和宣传标牌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全体市民中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大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知晓率。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开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宣传各行各业的榜样,并邀请专家学者发言,深入讨论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同时,在城市中心街区的多个宣传阅报栏布设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内容。在汽车站、火车站、出租车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有关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素质宣传口号,大力宣传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素质。
3、创新社会治理助推创城活动开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活动中,我市制定了《桂林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充实保洁力量、实行全天候保洁、落实机械化清扫和冲洗作业等措施,市区主要街道、独立街区、旅游通道、景区景点等中心城区,环卫保洁基本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
科学管理与文明督导共同发力,我市创城活动正深入开展,也给市民带来了实惠。我市自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共投入300万元在市区80条主次干道、旅游通道统一完成4400个果皮箱的更新配置。对市中心城区的40多条主要街道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然后逐步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物业管理小区拓展延伸。
小区路灯昏暗缺失、排水排污管道不畅、卫生保洁缺位……这些一度是无物业管理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但伴随着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深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我市启动了虞山片区、福隆园片区、下关塔山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第一批100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顺利推进第二批83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及89个城中村改造工作。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通过强力实施“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工程、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旅游厕所改造提升、“两违”清理整治等系列重大工程,特别是以桂林高新万达广场为代表的一批高端城市综合体相继投入运营,以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福隆园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城片区改造项目相继完成和顺利推进,城市品位有了新提升,市容市貌有了新变化,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桂林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市民游客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创建文明城,犹如一场“幸福风暴”,传递出文明的力量,积聚着市民的信心,更增加着桂林人的幸福感受。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